男子受伤多年后才进行治疗,不少人反复受伤却不知道要就医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8-07 16:06

WechatIMG995.jpeg

2023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8月8日所在周(8月7日至13日)是我国第一个“体育宣传周”。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热衷运动、健身,而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治、康复等问题,也愈加被大家所关注。

本期“略知二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冯文哲分享他的诊疗故事。

讲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冯文哲

运动损伤在我们运动过程中时有发生,并不是只有疼痛、关节肿胀、骨折等才算损伤。运动医学科也并不是只有受伤了,市民才能来就诊。

801x535_64d0960750693.jpg

误区:受伤才去运动医学科就医

很多人因为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轻则肌肉酸疼、关节肿胀,重则可能发生骨折等比较严重的损伤。运动医学学科则在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各个环节中都有着相应的作用。

我在接诊过程中,确实遇到的绝大部分人是因为运动损伤到医院就医,也不乏一部分人因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不够、体重不理想等原因来就医,寻求“运动处方”,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近两年不少“刘畊宏女孩”“刘畊宏男孩”在家“跳操”,这一类运动节奏快,对于不常运动人群或者体力不是很好的人而言,就比较容易受伤。剧烈运动后造成腰部肌肉、腿部肌肉的扭伤或因为肌肉劳损或关节疼痛来就医的患者不在少数。

2006年,为了第26届大运会运动保障需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立了运动医学科。运动医学专科成立早期,大部分患者因为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疼痛等情况来就医。到今天也有很多人误认为运动医学是专为运动员服务的康复学科,其实运动医学的主要职责是治疗与预防关节的运动损伤、帮助患者解决关节老化带来的病痛,同时防治因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带来的病痛与功能障碍。

具有隐匿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

现在我们日接诊量越来越多,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治、康复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这也反映出大家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意识不断提升,对运动医学科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我作为医生,也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运动医学的误会少了,认可多了。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病症。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一年就有超十万人因为前交叉韧带的损伤进行关节镜手术,但是我们医院运动医学科成立之初,一周只有五六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能受伤当天膝盖肿胀异常,但如果患者自行使用外用药处理,消肿后患者可以正常行走,就觉得自己恢复了。前交叉韧带相当于膝盖里的两根主要承重柱,当断了一根以后,膝盖不够“扎实”,患者如忽略治疗,可能会频繁出现打软,尤其是在快跑、急停、转身时。如果患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未治疗仍继续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就容易反复扭伤,患者也可能认为是肌肉力量不足或是软组织损伤,不进行治疗或延迟治疗。

但前交叉韧带损伤只有做手术才能恢复。一方面前交叉韧带是在膝盖关节里面的韧带,一旦损伤或者断裂无法自愈;其次,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就算患者无运动需求,而选择不进行手术,正常走路也容易打软,长时间反复关节不稳,造成关节撞击,可能会出现半月板的损伤、磨损、加速退化,从而造成患者关节老化,轻则引起关节疼痛,重则可能骨质增生生长成骨刺,从而导致关节活动不了,加大了未来关节置换的风险。

随着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知识普及,老百姓对运动医学的理解不断深入,对相关病症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大家因为运动损伤来就医的就越来越多,对于我们的治疗方案认可度逐步提升。举个例子,以前我们和患者解释前十字交叉韧带损伤需要动手术,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正常行走,反而认为是我们过度治疗或误诊。

我以前的高中同学踢球受伤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在保守治疗后未见明显症状,就以为已经痊愈了,后来我当了运动医学科的医生,他来咨询我,日常运动容易打软乏力,做了进一步检查发现就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受伤隔了很多年后才做手术,现在走路、运动都恢复了正常。

看看髌骨脱位是怎么“欺骗”你的

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我们还是要做好患者的健康的守门员。有的病症具有“欺骗性”,我们就更要注意了,髌骨脱位就是具有欺骗性的病症之一。髌骨脱位常见于青少年,其中女孩较为常见,但是髌骨脱位可以自行复位,很多人没到医院就医就自行复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习惯性髌骨脱位,可能出现髋、膝关节继发屈曲、腰前凸加大等畸形,甚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响工作与生活。

801x535_64d096071cf56.jpg

一些髌骨脱位的患者是小孩,如果患者描述不清楚受伤经过,且髌骨在就医时已经复位,且拍核磁共振也看不出其他问题,没有经验的医生就可能判断为普通的软组织损伤,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或做更进一步的体格检查,有可能就会出现误诊或漏诊。所以针对这一类患者,凡是初中到高中的学生,特别是女生有扭伤病史,我会更详细地询问病史,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去确定、区分是否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或是否有髌骨脱位的病史,减少漏诊情况出现。

盲目“种草”不可取

医学科普+专业诊治才是“最优解”

现在很多人通过很多线上平台接触到运动医学方面浅显的内容,甚至“种草”来运动医学科做“按摩推拿”,从运动医学的普及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老百姓有途径了解运动医学,有需求或者运动受伤了起码能更早地关注到,及时就医,但我觉得这类“种草”还不够全面。我们确实有这方面的治疗,但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和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保守治疗和康复理疗并非运动损伤的“最优解”。以末端病为例,关节与关节之间通过韧带连接,连接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慢性的劳损,较为轻微的劳损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治疗如贴膏药、适当冰敷、休息或者按摩,放松肌肉,减少疼痛跟炎症。但如果劳损到了一定程度,就不适用于保守治疗,不能做康复治疗,需要手术治疗。就算相同的受伤程度,对于运动员、运动爱好者或普通人群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治疗需求,所以一些网友或者身边人如果有这种“种草”,还是建议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选择适合自己伤情的治疗方案。

运动损伤比较常见,如果大家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可笼统分为急性的外伤和慢性的损伤。急性的外伤绝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受伤的严重性,会来医院就诊,尽管可能是通过急诊就诊,也会有专业的医生给出专业的治疗意见。

如果是慢性的损伤,大家反而不好判断。一般爬山、马拉松或日行两万步后出现疼痛的症状,通过自行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治疗,2-4周没有缓解,就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疼痛,有其他症状,如走路突然觉得没力、经常扭伤、脱臼、关节不稳或反复活动角度下降等情况,也建议大家及时就医。

不少患者关节扭伤也经常搞不清楚该冰敷还是热敷,我提醒大家,关节扭伤后,滑膜受伤会受刺激,异常分泌过多关节液,导致关节肿胀,这时候一定是要冰敷,关节的运动损伤以冰敷为主,而不能热敷,这也是不少患者在日常诊疗中容易混淆的误区。

大家越来越关注运动健康,对于全民运动肯定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治疗为大家保驾护航,健康的运动方式、专业的运动损伤治疗和运动健身肯定是息息相关的。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往期报道链接:

夏天老人舍不得开空调?深圳急诊医生提醒,千万别这样

患者因荨麻疹喉头水肿倒在我面前,给我上了人生最重要一课

深圳女护士的援疆行:重返家乡路,当好“家长”护好“大家”

编辑:曾美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