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8月15日,广东省首个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在广州市举行,活动现场为全省第一批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进行了授牌仪式。
2022年12月,广东省发改委公示了全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试点市有深圳、梅州、云浮,试点县(市、区)有广州市海珠区、花都区、从化区,韶关市始兴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汕尾市陆河县,江门市恩平市,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
来源:广东省发改委官网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研究处高级经济师邓伟平讲解了“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三碳联动情况。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介绍了红树林“蓝碳”开发探索,江门恩平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广汽本田、广州水投集团、鸿基创能科技等企业代表分别就产业链“碳中和”规划与实践、水务高质量发展以及氢能产业发展等议题发言。
在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总体战略目标下,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承担着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
在活动现场,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跃华介绍,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广东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设计产品1075种;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29.7万辆、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7.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均保持全国先进行列,以占全国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了占比10.7%的经济总量。接下来将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和氢能、海洋经济等绿色产业。
2022年7月,广东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8%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8.9%,森林蓄积量达到6.2亿立方米;具备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为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程伟文在活动上表示,截至6月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2.5万亩,提前完成200万亩年度任务;完成森林抚育提升168.2万亩,占200万亩年度任务的84%;营造红树林2.55万亩,修复红树林约2.7万亩。
据悉,省财政厅统筹安排80.95亿元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出台财政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十项重点措施。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实习生 王靓怡
供图: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
编辑:黄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