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借乡村振兴发展东风的连南瑶族自治县香坪镇
将金融活水注入绿水青山,“绿丝带”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国寿”)贯彻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而发起的全省统一主题行动。
在金融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保险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稳定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直驻粤金融央企,广东国寿向来以金融之力服务国计民生,彰显央企金融本色。
所谓“绿丝带”行动,指的是广东国寿坚持企业特色与乡村振兴帮扶点特色相结合,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以“金融活水注入绿水青山”为宗旨,积极服务“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领域,扎实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高效开展。
落地“1+5+5”帮扶举措,为乡村振兴夯实成果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绿丝带”行动正是中国人寿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衔接的一项“广东特色”行动。
据了解,“绿丝带”通过落地“1+5+5”具体帮扶举措,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体来看,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针对重点人群、三留守人群、驻村干部、特困人员以及普通村民,开展“智慧党建”“一村一品”“艺术回山”“远程问诊”“服务延伸”5项具体举措,为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村医村教解难题,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办实事,让“农户幸福感更足、客户满意度更好、帮扶效率更高”,实现乡村振兴与企业经营发展双提升、双促进。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广东国寿帮点扶面,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向3.7万余名重点人群送上14亿元“防返贫”保险保障。
同时,该公司还为“三留守”人群送关怀,针对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她健康·粤幸福”活动、“银龄安康”行动、“爱童行”项目;承办大病保险项目,对特困人员等实施费率和赔付政策倾斜;综合金融惠村民:积极推广国寿“乡村振兴险”,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为化解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后顾之忧,广东国寿还为全省1.39万名一线帮扶干部提供40.2亿元的保险保障。
从输血到造血,把大山里的品牌送进千家万户
炎炎夏日,走进连南香坪镇七星村,一块块绿油油梯田水稻映入眼帘,这是七星村委打造本土丝苗米农产品,鼓励农户一起参与,共同开展的新一轮种植早造优质水稻。面对此番景象,又有谁能想到,一年半前,这个藏在瑶族大山里的小村庄还在脱贫边缘苦苦挣扎,集体经济薄弱,产业零散无章。
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西部的香坪镇七星村,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地势。据了解,该地区人多田少不仅仅因为良田稀少,而是因为大量青壮劳动力选择出去打工,使得本来就稀少的土地纷纷撂荒,加剧了农业生产的萧条。“种田不赚钱,靠啥振兴?”七星村党支部书记沈三一表示,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全村的干部群众。
2021年8月,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中国人寿寿险广东省分公司共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式进驻香坪镇。工作队在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和问题后,重点筛选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可推进的产业,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在挖掘特色上下功夫,塑造村镇专属乡村振兴品牌。
据了解,全省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用心打造“一村一品”,目前已打造了清远高山小黄姜、瑶家丝苗米、七星西瓜、七星红薯,湛江干晒海产品、海鸭蛋,肇庆山珍礼盒、甜蜜柑,梅州薯粉条,韶关丝苗米等10多个项目。2022年全省扶贫联系点累计消费帮扶达30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在调研时发现香坪镇乡村振兴的难点在品牌推广与销路拓展上。以小黄姜为例,如何帮助小黄姜销售打破原有的单一渠道,成为了工作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工作队把传统节日、重要民俗、客户生日作为客户经营和品牌推广契机,倡导“每一次拜访,都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通过销售队伍的拜访活动,把大山里的品牌送到千家万户。以小黄姜为例,工作队结合三八节,组织开展“38女神节·小黄姜温暖她”等活动,倾力打造“高山小黄姜”品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活动期间累计销售了18万斤“高山小黄姜”,惠及农户100余户,同时带动50多位留守妇女原地就业,并成功拓展了小黄姜的销售渠道。
情系乡村儿童,“艺术回山”助力乡村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作为金融央企,广东国寿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响应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的号召,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充分彰显公司的责任担当。
除了对接帮扶乡村基础教育,广东国寿还开展了“艺术回山行动”,补足乡村艺术教育短板,让村镇孩子文化生活“有知有味”。让更多的乡村儿童都能参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主办的“国寿小画家”活动,用他们的画笔描绘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梦想,也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形式。
立足儿童美育,去年该活动以“牵手国寿,童画未来”为主题,面向全社会3-16周岁青少年儿童开放,通过艺术教育的陪伴和引导,使孩子们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质朴关系。据了解,2022年共有2576名乡村儿童参与“国寿小画家”活动,同比提升了562%。
不仅如此,广东国寿致力于丰富乡村美育实践,通过公益机构为8所乡村学校提供美术教学,输送美育资源;并举办专场非遗文化活动,有278名儿童学习面塑、剪纸岭南非遗文化传统工艺,传承非遗文化。此外,广东国寿还组织一对一结对,让30对乡村和城市儿童结成学习伙伴,持续交流、共同成长。
“在实施艺术回山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乡村教师更需要广泛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广东国寿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儿童教育,该公司组织招募城市优秀教师,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对广东11个城市15个乡村帮扶点35所学校1000余名教师举办了5期技能培训,力争让教师队伍“强起来”。
致力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筑牢家庭健康及财产防线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广东国寿主动作为,结合自身保险职能、公益力量和综合金融优势,助力健全村镇公共医疗服务体系。针对帮扶镇乡提供“智能问诊+远程问诊”服务,为村民的就医提供方便。为医生护士每月举办一期线上医疗培训,同时给卫生院捐助一批日常医疗物资(血压仪、急救包、体脂秤等)。
在解决群众“看病远”问题上,广东国寿捐赠“电话医生远程问诊”服务,把线上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帮扶点,发挥国寿AI互联网+健康优势,帮助农村家庭在小病、慢病诊疗方面,多就地,少跑腿。为3000户家庭捐赠远程问诊卡,提供AI健康服务。
在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上,广东国寿对重点人群配置绿通服务权益,并依托国寿优质资源平台,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缓解挂号难问题。
在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上,广东国寿丰富“康悦垫付”等特色产品供给,为全省120万康悦保单客户提供垫付服务,解决农户大病治疗资金周转问题,筑牢家庭健康及财产防线。
在金融服务方面,广东国寿健全“大病保险+商业保险”保障体系,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积极承办大病保险项目,助力各地政府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实施政策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国寿还致力于解决“村医培训”问题,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专家们为乡村振兴联系点村医们进行线上授课、答疑,讲解关于癌症预防、心脏疾病预防、急救知识、糖尿病防治等课程。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6期,全省300余位村医参与其中,累计参训人次达1500人。
广东国寿负责人介绍,今年广东国寿将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探索解决乡村支付水平有限的问题,提升乡村人口健康水平。一是稳步推进政策性健康险业务,参与国家医保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政策性健康险业务覆盖面。二是创新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开发推广适合乡村客群的专属商业健康险,开发保额适中、免赔适度、费率优惠的普惠健康保险产品。
强化服务延伸,让群众少跑腿、多笑颜
在强化服务延伸方面,广东国寿充分发挥网点优势,实现网点换装。“农网是国寿在村镇的品牌载体,是我们和村镇村民沟通的桥梁。”广东国寿负责人表示,为发挥网点优势,广东国寿投入了323万元实现189个网点换装,加强农网辐射,为群众更便捷服务。
同时,广东国寿还加速推广“五免”服务。推进健康扶贫“一站通”结算服务,为群众打造“免报案、免申请、免资料、免临柜、免等待”的便民服务;普及国寿APP,持续开展“智慧助老”工作,提高线上业务办理项目,让国寿服务进村镇、进家庭、进田间地头。
据了解,2023年,广东国寿将致力于扎实推进乡村网点建设,提高“三农”保险服务覆盖率和保险服务可得性,不断巩固提升机构队伍优势和客户优势。一是通过乡镇网点升级、产寿共建等方式,加速在全国重乡、重镇的乡村网点建设工作。二是将富裕农村作为“三农”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保险业务宣传和展业服务,充分利用好机构队伍优势与客户优势,加强客户资源培育,扩大“三农”保险业务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推广
编辑:许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