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老师负担,福田学子凭借“收作业机器人”获得全国一等奖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综合2023-08-28 17:17

新学期即将启程,福田校园又传来喜讯。在近日落幕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上,来自福田的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学子一路过关斩将,不仅在深圳赛区斩获佳绩,更是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1274x693_64ec4b63b3a56.jpg


据悉,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是教育部确定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白名单赛事。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队的近3000名学生,围绕航天创意设计、太空探测、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3个竞赛单元及载人航天主题专项赛的9个赛项展开激烈角逐。

本次大赛,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共派出6支队伍参赛,并在深圳赛区的比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的优异成绩。其中,该校二年级学生张继元、于慕晨、方钰博凭借航天创意-北斗卫星工程应用作品“智能收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经过现场答辩和航天科技知识考察两个环节的比拼,荣获全国总决赛航天创意赛项小学Ⅰ组一等奖。

832x624_64ec4b64d3d8e.jpg


三名同学是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小小航天梦。

为备战本次全国航天创新大赛,老师们除了在教学中讲解相关的案例,更会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实地考察,引导孩子们留意观察身边事物,激发孩子们的创意。本次获奖作品“智能收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灵感就来源于校园生活。

在学校,小组长在收作业和其他物品时要分类整理,还要统计数量,整个过程烦琐耗时。于是,他们就想设计一个机器人,帮助学校完成收取、整理、运送和信息统计的工作,减轻老师们的负担。

“我想把这个机器人做出来,”张继元第一时间找到老师报名。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及爱好,将张继元、方钰博和于慕晨分为一组。收作业机器人的想法也很快得到家长们的支持。

结合老师课上传授的专业知识,在三个爸爸引导下,三位同学把机器人的功能进行了分解,比如自动导航驾驶、作业本识别、作业本分拣整理、信息统计等。

要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些功能?接下来就是逐个击破。

张继元想到了在课堂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完成的北斗导航模块,于幕晨想到了机械臂分拣手臂,方钰博想到了图像识别。为了增强实用性,张继元建议用一个手机APP来控制机器人,并且用手机查看作业本上交情况。

1274x956_64ec4b6488446.jpg


三位同学分头实施。张继元、于慕晨负责选购制作机器人所需的材料;方钰博负责小车的整体外观设计,爸爸们找来了制作需要的木条和各种工具。所有材料准备齐后,在爸爸们的协助下,机器人组装顺利完成。

考虑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为教学楼内,他们在网上寻找很多室内定位技术,最后选择了定位精度高的UWB定位技术,来解决建筑物遮挡、教学楼内无法使用北斗导航和定位等问题。

1274x598_64ec4b648098c.jpg


室内定位的问题解决后,小车该如何导航,怎么在教室一排排走廊中行进的问题,又难住大家。这时,张继元推荐了一个简单的方案——小车靠循迹技术自动行驶。采用北斗定位和室内UWB定位结合的技术方案,让小车在座位旁定位停车。

1274x956_64ec4b63b7da4.jpg

在作业本识别、分拣整理环节也遇到了小麻烦。“最初我们想采用文字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读取封面信息,实现作业本分类和统计。而除了所需的信息外,封面往往还有其它零乱文字,容易被误录,信息分类较困难。”于慕晨说道。

张继元想到超市商品所用的条形码技术,提出通过二维码读取作业本班级、姓名和学科信息的方案。

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头脑风暴,解决一个个“漏洞”,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汇报。班里的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纷纷化身“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审和提问。

方钰博说道:“通过这次比赛,我真正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孩子们不仅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团结,还在模拟演练答辩中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勇气。

1274x849_64ec4b64976d2.jpg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是一次跨学科教学、多学科融合的大胆尝试。两位指导老师并非航天专业“科班”出身,而是分别来自语文和数学的两个学科。

为了给孩子们传授科学严谨的专业知识,两位老师在正式上课前都率先完成了专业的航天知识培训,并在后续课程建设中将自己学科的特点与航天知识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理解。

“在设计和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我才知道要做出一个作品需要很多的科学知识,”张继元表示以后会更认真学习,争取早些能做出一个真正的机器人。

除了理论学习之外,为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北斗、感受北斗,孩子们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制作了北斗卫星观测仪、描绘了星座图、在校园内利用北斗观测仪进行了实地的测量,寓教于乐。

传承着深圳中学科创教育基因的深圳中学梅香学校,致力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整合校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深耕校园科创教育,积极打造航天科技高端课程。为激发孩子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学校大力开展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航天科普教育、航天研学等一系列活动,聘请航天员陈全担任学校航天科技课程总顾问,丰富学生学习实践机会。

仅2022-2023一学年,学校就有95人次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八个比赛奖项,其中一等奖/金奖17人次,还有8人获得Solidwoks全球助理工程师认证,其中二年级学生吴佳骏成为全球年龄最小“助理工程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福田教育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AI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5G创新实验学校共建计划”“全息未来云+端”项目,并实现小、初、高学段、学科全覆盖。

近年来,福田学子在国际发明展、国家和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客大赛屡获殊荣,荔园小学通新岭校区每年各种科技赛事获奖达100多人次;全区学生成功申请专利达1000余项,获奖人数呈“井喷式”激增。

福田还通过组织、参与各类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除了“创客大挑战”“发明专利进校园”“青少年科技节”等传统项目之外,至今已坚持21届的福田区科技节,每一届都有近万名学生参与其中,近年新增人工智能元素项目,充分展现福田师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文:朱晓芳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