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国内游人数超18亿,多数目的地接待人数达历史最高水平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3-09-01 23:35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今年暑期(6至8月),我国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

图片

8月29日,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帕米尔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文工团演员跳舞欢迎游客。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一张地毯、一个音箱、一片空地,便是一方欢快的舞台。无论男女、不分长幼,音乐响起,人们都可以纷纷起舞。这样的街头舞会,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为常见。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暑期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同比2019年增长18.9%。民航局数据显示,7月旅客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5.3%,创民航月度旅客运输量历史新高。报告分析,这意味着我国市场热度不断走高,旅游市场出现“业态上向产业链下游、空间上向远程目的地”同时扩散现象。

此外,产业景气由交通、住宿、餐饮等为代表的上游业态向购物、娱乐为代表的下游业态全面扩散。各地住宿设施入住率和结算价格齐升。携程平台暑期北京酒店均价较2019年增长约5成。上半年景气度相对滞后的旅游购物和娱乐业,受市场景气的利好传导,演唱会为西安、海口等地带来数亿元增收。客流分布由主要客源城市向众多远程目的地全域扩散。今年暑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西藏、内蒙和新疆部分地区游客流入量占比普遍超过疫情之前。

图片

8月31日,游客在新疆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拍照。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水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初秋时节,博斯腾湖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报告显示,避暑旅游需求空前旺盛,高温驱使游客愿意走得更远、在外玩得更久。今年暑期,全国各地高温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的特征,避暑旅游需求加速释放。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地跨省出游量居全国前列,合计占比达35.78%,创历史新高。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昆明等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区,是避暑旅游热门目的地,外地游客量占比高。西藏、青海、新疆三省的部分典型目的地外地游客占比一度超过75%。天气热,人们也更加愿意在避暑地多停留感受凉爽。课题组大数据监测显示,暑期全国游客在外游玩时间明显增加,同比涨幅达36.77%。

据介绍,亲子和研学旅游领先复苏,文化底蕴丰富、便利性高的都市旅游目的地更受青睐。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武汉、青岛等文化底蕴足、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受到亲子和研学旅游者偏爱。

图片

成都“网红”鹤鸣茶社一角。鹤鸣茶社已成为游客感受“成都式”生活的必“打卡”地。新华社发

报告也指出,市场火热也暴露了市场供需错配、首位度高等结构性问题。故宫、国博等场馆门票一票难求,北大清华研学游只拍照不游或入校名额被高价售卖,“只旅不学”等现象凸显市场整治的短板。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全国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截至6月底,全国各主要票务平台在售的7、8月演出项目超过8000个,在售演出场次3.7万场。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6月初至8月上旬,演出市场票房为23.27亿元,较2019年大幅增长168%。

报告分析,演唱会、音乐节等正成为驱动年轻人出门旅游的重要吸引,各类节事活动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新引擎。推动着目的地从招项目、建景区,转变为办活动、搭平台。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