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辈之名设基金奖掖后进,逸仙教育系列奖教金成立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9-07 13:41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欣闻贵院为感念医学前辈们对医学事业的突出贡献并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特别以九位医学前辈的姓名设立了逸仙教育系列奖教金项目,在此我对项目的落地表示热烈祝贺!”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6日发出的一封贺信。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所中国第一家西医院以九位医学前辈的姓名设立的教育奖教金中,钟南山院士的父亲、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藩先生名列其中,而其他八位则是医学巨匠柯麟、陈廷安、陈心陶、周寿恺、林树模、陈耀真、谢志光、秦光煜。医院设立首批逸仙教育系列奖教金,旨在传承医脉、奖掖后进。

图片

“我很高兴看到‘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在孙逸仙纪念医院不断传承至今,并得以发扬光大。”钟南山院士在贺信中表示。6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办2023年教师节表彰大会暨逸仙教育系列奖教金捐赠仪式。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及党委书记杨元红、中山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黄婷婷、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党委古小红书记、副院长刘超、林天歆、姚和瑞、陈样新、唐亚梅出席大会。医学泰斗周寿恺、李廷安教授的后人,逸仙教育系列奖教金项目捐赠人受邀出席活动。 

图片

奖励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优秀人才

活动现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表彰了一批在教师岗位上敬业爱岗、业务精良、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各类先进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宋尔卫表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向,吹响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医院秉承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教学育人方面争先创优,取得可喜的成绩:国家级教学成果实现零的突破,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传承和弘扬名医名师高尚的医德医风和严谨治学精神,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家国情怀、有担当奉献精神的优秀医学人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名医、名师之名设立逸仙教育系列奖教金项目,用于奖励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激励他们以前辈为榜样,为健康中国建设不懈奋斗。

首批9个奖教金,得到中山大学校友、柯麟精神传播者等的慷慨解囊和大力支持,首批捐赠资金总数达100万元。“明年中山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作为校友的我们都感到荣幸。”首批奖教金捐赠人、广州新灵文化CEO刘新玲捐出15万元,希望鼓励更多优秀教师。

图片

 九位医学泰斗为医学贡献巨大

首批设立的9个奖教金,每个都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渊源颇深的名医、名师有关。

柯麟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革命家,更是中山医人崇敬的“老院长”;国家一级教授、著名生理学专家林树模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岭南大学辗转迁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开展实验教学;中国医学寄生虫学奠基人、医学教育家陈心陶,为广东和中国消灭血吸虫病作出重要贡献,在学生眼里,他“不活泼,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却“为了医学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先驱者李廷安不仅是一名公共卫生专家,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医学管理者。在中山大学医学领域的八大一级教授中,受其感召扎根岭南从事临床和医学教育的就有五人。“用我爷爷的名字命名基金鼓励新一代优秀医生,很有意义。”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先驱李廷安教授的孙女李青女士表示。

800x534_64f919965e594.jpg

800x534_64f9199765514.jpg

“名师大家的情怀和风范,值得每一个后辈铭记、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介绍,医院将依托系列奖教金项目,将老一辈名师大家爱国、爱民、爱学生、热爱医学事业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品质赓续传承下去,始终与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同向同行。

图片

本次成立的系列奖教金,设在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逸仙医学发展基金下,将持续助力医院教育事业发展,传承医学教育优秀文化,促进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汇聚多方力量,推动医学教育及医疗慈善事业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黄睿 沈丽娜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