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高速路上突遇危险化学品槽罐车泄漏、遭遇运油罐车泄漏应如何处理?9月11日在宁夏银川闭幕的第三届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竞赛上,来自全国各地37支代表队在赛场上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赛后一名队员告诉南都记者,如果现实中在高速上遇到危化品槽罐车泄漏,周边的人最好迅速远离事故现场,同时在不确定是哪种危化品泄漏的情况下,应关好车窗、关闭外循环系统。
有的比赛项目如“原油储罐火灾综合处置”似乎和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但实际上,比赛的内容都是根据现实中化工企业或其他现实场景中出现过,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一旦处置不当,可能会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大型安全事件。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68.66亿元。
多名来自不同省份的救援队成员告诉南都记者,当前由于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和对应急救援的重视,其所属的危化品企业出现事故的概率很低。在缺少实战经验的情况下,队伍为了提升应急救援技术和技能,除了日常演练外,参加省内各项赛事和国家级别赛事是一个重要的锻炼途径。不仅可以加强平时的锻炼,也能在比赛场上学习其他队伍的经验。
安徽金属冶炼应急救援马钢队赛前训练。
参赛人数远超前两届为历届最多,首设驾驶员专项考核内容
本届赛事是第三届,参赛人数达518人,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2015年的第一届和2016年举办的第二届参赛者均为300余人,此次除了西藏地区由于几乎没有危化品生产企业因此没有派出代表队外,来自37支救援队从各地赶往宁夏银川,有的省份派出了2支队伍。
本届比赛共有8个项目,包括应对一些可能出现在化工厂的紧急情况的项目,如原油储罐火灾综合处置、化工装置初期火灾处置,以及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还有一些可能出现在生活场景的项目,如危险化学品运输槽车泄漏处置,这些都是团体赛。
一般情况下,参加团体赛的团队中有指挥员、驾驶员和战斗员三种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比赛首次增设了驾驶员的考核内容,比如“18米举高喷射消防车冷却操作”项目设置了驾驶员考核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的理论竞赛项目的冠军,就是由来自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庆油田队的驾驶员黄城江摘得。
18米举高喷射消防车冷却操作项目。
参与设计比赛项目,同时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危化三中队的中队长张健梧介绍,在这个项目中,首先考验的是驾驶员的行驶技术和研判,在行驶过程中不能压线,然后在指定的区域内停车,这就要求驾驶员迅速掌握不熟悉车辆的车身长宽等和现场环境情况。
不仅如此,张健梧介绍,驾驶员在停好车后,需要迅速换上专业救援服,然后操作消防车的上臂装置,对准设置在化工装置塔桩上高15米、20米等多个着火点喷水,进行冷却控制灭火。他还表示,比赛场地的塔釜完全参照实际的工厂建设,比赛内容贴近实战。
针对赛场上的安全问题,张健梧表示,首先是设备和场地,此次比赛的消防车和其他专业车辆、设备分别由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上一届赛事的承办方大庆油田提供,在正式比赛开始前,本届赛事承办方会对所有车辆、设备和场地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在人员安全方面,前期我们邀请所有参赛的驾驶员提前熟悉车辆,现场裁判员会对驾驶员安全驾驶进行评估,如果出现风险大的情况会及时叫停比赛。
此外,南都记者注意到,这届赛事首次引入了VR技术,项目考察指挥员在模拟救援的场景下的指挥水平和应变能力。该项目的裁判员介绍,这项竞赛是由系统随机生成一个模拟的危化品工厂火灾现场,每位参赛者拿到的题都不一样,比如模拟现场的风向、储罐着火点等因素随机组合,指挥员则需要给出一个处置策略。
上述裁判员还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大型危化品企业已经引入VR,这项技术可以用于针对指挥员的日常训练,也可以用于比赛、考核等场景。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燕山石化队指导员许良认为,VR更加智能化,运用到日常训练中更加节省时间,也能加深使用者对于救援战术的理解。
原油储罐火灾综合处置项目。
当前危化品生产企业事故发生少,救援队以赛带练提升实战能力
南都记者从多个不同省份的救援队了解到,当前,由于近年来国家层面对生产安全的高度重视,企业也提高了应急管理水平,现在几乎很少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比较少。因此,除了日常模拟演练外,比赛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机会。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镇海炼化中队长蔡爱春表示,这几年刚进队的年轻人没有见过真正的火场,没有实战的经验,这可能成为其能力提升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竞争激烈的比赛从某种程度上说,弥补了这一缺憾,以赛带训,让参赛者可以从中获得提升。除了此次的国家比赛,蔡爱春的队伍此前还积极参与了省市区各级的相关比赛。他表示,国家级赛事的优势是,拥有其他级别赛事所不具备的逼真的模拟条件,比如模拟原油储罐火灾和槽车泄漏等情况。
除了为自己的队伍争取荣誉外,有不少人认为,比赛也是一次重要的向其他队伍学习的机会。以“原油储罐火灾综合处置”项目为例,不少参赛者发现,每个参赛队伍使用的灭火方式都不一样,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赛就是一种互相交流。
安徽金属冶炼应急救援马钢队的战斗员胡啸海也有一样的看法。他介绍,其队伍很可能是此次参赛队伍中,平均年龄较大的一支,平均年龄40.6岁。目前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大的是53岁,最年轻的是27岁。他坦诚,体能可能是一个短板,因此他们主攻技能,且队伍的凝聚力和信念感很强,在接到比赛通知后,马钢集团第一时间组建参赛队伍,积极备赛;队员们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里24小时住在中队里,晚上也在练习油罐车堵漏项目。“此次参赛的目标不仅是争取获得比上一届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其他队伍的经验提升自身水平,开拓视野。”他说。
胡啸海表示,通过比赛他们发现了队伍自主组装的设备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前,他们组装或改装的设备曾拿到马钢金牛奖奖项。但这次在更高规格的竞赛中,明显发现设备有许多不足之处,比赛结束后他们将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完善设备。
他还说,在等待比赛的间隙,他们队员都会在赛场旁观摩其他队伍对模拟事故的处理方式,“看到每个队都有着不同的战术风格,我们也根据自己人员配置再不断调整自己预案设置,取长补短。一直到我们上场的前一分钟,我们还在优化团队的战术。”他说。
除了技术、装备上的区别,南都记者了解到,不同企业对救援队的管理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企业会经常组织中队之间的比赛,不断提升队伍的训练水平。
此外,有多名参赛队员提出建议,希望在赛前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比赛时使用的设备。
比赛内容贴近实践状况,参赛者支招如何应对高速危化品泄漏
不止一位队员告诉南都记者,此次比赛有不少项目内容设计上贴近现实情况,如“危险化学品运输槽车泄漏处置”项目。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一团体比赛项目中,一辆危化品运输槽车有三个泄漏点,由于槽车处于高压状态,三个泄漏点正在喷射出不明液体。穿红色防化服的队员手持水管向空中喷射水雾。现场一名安全员介绍,之所以对着空中喷射水雾,是为了稀释槽车周围可能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其他两名穿黄色重型防化服的属于堵漏人员,他们最接近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运输槽车泄漏处置项目。
上述人员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油罐车超压、交通事故,或充装化学品过程中设备的老化等原因导致的危化品泄漏。而根据目前国内的救援力量布局,基本上专业救援力量已经覆盖全国。
胡啸海则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他遇到的高速路上危化品槽车泄漏并起火的事件:2019年冬天某一天晚上9点,他接到出勤电话,说高速路上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队伍第一时间奔赴事故现场参与现场扑救,穿戴好相关专业装备准备进行火情侦查,到达现场发现着槽车属于违规运输化学品,车身上没有任何提示标识可以指示运输的是什么化学品,司机表示也不知情,53岁中队长黄德峰计划通过车牌号找到当地政府和生产企业,倒查危化品的属性。
他还记得,队长刚查完车牌、走开几米后,那辆车就发生了爆炸,幸好没有人员伤亡,查到危化品的属性后,队伍很快研判用干粉冷却着火点,最后用黄沙覆盖扑灭了火灾,此时天也亮了。
胡啸海建议,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就会封闭道路两端的高速路口,周边的人最好迅速远离事故现场,同时在不确定是哪种危化品泄漏的情况下,现场的人应关好车窗、关闭外循环系统。
采写:南都记者 郭若梅 发自宁夏银川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