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杂技剧《天鹅》专家研讨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举行,文化名家与剧目主创、演职人员面对面围谈,分享观演感受,并为《天鹅》的进一步打磨、提升给出详细建议。
杂技剧《天鹅》专家研讨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举行。
《天鹅》是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继“文华奖”“荷花奖”作品《化·蝶》之后打造的原创现实题材杂技剧,9月17日作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的开幕演出,在广州成功上演。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在剧中再现了经典的“肩上芭蕾”动作,而他们演绎的正是广州杂技人自己的故事。9月18日下午,在杂技剧《天鹅》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表示:“可以肯定,这部自传体杂技剧‘成了’、‘立起来了’,值得精益求精。”他从结构、节奏、舞美等方面指出了进一步修改方向,勉励主创继续打磨作品,追求更高的艺术成就,让《天鹅》飞出国门。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感慨说:“看了这部剧,我被剧中人物的命运牢牢抓住,并深深地感动了。”他指出,杂技艺术表演有时会出现一种剧情和人物情感上的‘断点式推进’,但《天鹅》在这些方面完全是一气呵成,“我已经忘记我是在看杂技剧,这完全是一台综合呈现的、精彩的舞台戏剧演出。”
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唐延海评价道,《天鹅》讲述了杂技人不断开拓、不断追求,最后破茧成蝶的故事,“《天鹅》是迄今唯一一部反映杂技人自己的成长史的杂技剧,展示了杂技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在剧目的推广、传播上,他建议主创向《咏春》《只此青绿》等优秀案例学习,努力扩大《天鹅》的影响力。
采写:实习生 付冰洁 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岭南文化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