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2023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大会聚焦医学科学家培养、机器人手术、数字医疗创新发展,共设“领导力的挑战与策略”高层圆桌会议和“中西大咖谈:医学科学家成长之路”“机器人手术创新”“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应用的机遇与挑战”三场专题会议。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山一院起到了表率作用”
稍早前,在全球最大的医学教育学术组织(AMEE)2023年全球年会上,中山一院获国际合作大奖,成为国际上首家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也是中国大陆首家获得AMEE国际医学教育成果奖的单位。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山一院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中山大学一直强调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建立了机器人手术和数字健康方面的跨学科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精准医疗工程方面的跨学科合作,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型医学人才。
“我希望此次会议能成为一个开创性观点、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持久合作的沟通平台。让我们共同塑造医学的未来,为下一代创造全面、富有同情心和先进的医疗健康体系。”肖海鹏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已不仅是一个流行语,它正迅速地成为预测性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支柱,数据科学能够使人类发现从未想象过的模式和关联。他寄望泛太平洋地区医疗机构能引领时代潮流,抢抓独特机遇,以丰富的文化、历史和集体智慧推动医学科学创新,为医学铺就一条更光明、更健康的未来之路。
医学科学家,要兼顾好临床和科研
肖海鹏在大会期间多次强调了培养未来的临床科学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他看来,培养医学科学家,应专注于培养和发展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领导力。“我们开展基础研究培训和临床能力培训计划,包括实验室轮转、临床实践等,目标是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称职的临床医生,同时也是优秀的研究人员。”
肖海鹏介绍,在中山一院,已经完成了8期优秀医学生的再培训计划——柯麟新苗计划,该计划还将一直继续下去。该计划为8年制毕业生提供额外3年的严格博士研究生培训,为5年制毕业生提供额外5年的培训。只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如果被录取,他们将被送往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并接受导师组的联合指导。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梁嘉韵 章智琦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