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粤剧院联合主办,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广东粤剧院信息资料部承办,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协办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黄壮谋艺术人生专题展》于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开幕,展览以“个人简介”“主要作品”“艺术人生”“口碑载道”“手稿瑰集”五大板块回顾了粤剧唱腔设计大家黄壮谋的艺术之路。展览展至10月8日。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黄壮谋艺术人生专题展》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开幕。
首位获得“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粤剧音乐工作者
黄培(黄壮谋) ,东莞石龙黄家山人,粤剧唱腔设计大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曾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唱腔设计奖”、第七届广东省艺术节“唱腔音乐设计奖”。2022年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也是首位获得“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粤剧音乐工作者。
“黄壮谋老师是莞籍粤剧名家中的杰出代表,很高兴,今天我们将这个展览带回到他的家乡,呈现给广大东莞人民。”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张晋琼在致辞中表示:“黄壮谋老师是粤剧的幕后功臣,虽身处幕后,但同样精彩!举办这个专题展,是回顾黄壮谋老师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也是展示黄壮谋老师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成果。他守正创新、敬业乐业、永不言休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担负起传承发展粤剧艺术的使命,共同创造粤剧更加璀璨的未来!”
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张晋琼致辞。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李粤梅介绍了东莞市粤剧曲艺文化的发展情况,并表示:“东莞将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守正创新,立足传统经典剧目、粤剧表现技法,挖掘本土题材,讲好东莞故事,打造一批原创高水准粤剧文艺精品,推动东莞的文化繁荣兴盛。”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李粤梅。
家属代表黄天明、黄天亮,代表黄壮谋老先生表达了对党和国家重视、支持粤剧艺术,关爱广大粤剧音乐工作者的无限感谢,对广东粤剧院、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以及在场领导的支持表示感激之情,并传达了黄老的初心:“能为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南国红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理想,也是实践的终身目标!”
对粤剧“红腔”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黄壮谋,1926年11月出生于粤剧音乐世家,15岁便随其父黄不灭(著名粤乐家)学艺,从艺至今已80多年,历任广东粤剧院的音乐设计和首席伴奏员,擅奏高胡、色士、竹提琴和弹拨乐类乐器。其设计唱腔音乐注重革新创造,讲求深入角色,抒发内心情感,旋律优美顺畅,构思新颖,娓娓动听。《楼台会》中的“罗帕曲”、《春香传》中的“爱歌”、《绣襦记》中的“莲花落”、《珠海丹心》《王十朋祭江》《东湖春晓》等传唱不衰的名曲,唱腔音乐设计皆出自他手。
黄壮谋长期为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笑风、林小群等名家设计音乐唱腔,为马腔、红腔等名腔流派的形成推波助澜,尤其对粤剧大师红线女“红腔”艺术流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红线女曾亲笔写下:“壮谋兄在粤剧艺术上一直支持、鼓励我。黄家父子音乐名家和我的粤剧艺术合作有着唇齿关系。”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红线女书写这句赠言的笔迹。
黄壮谋(左)与红线女(中)合照。女姐生前曾说,黄家父子音乐名家和我的粤剧艺术合作有着唇齿关系。
文字、曲谱、手记和老照片拼出粤剧艺术人生
黄壮谋有着40年党龄,凭着对党的文艺事业的忠诚,对粤剧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对粤剧事业用心用情,用行动向大家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于文化事业的初心和使命。退休至今,黄壮谋仍然钟情于粤剧事业,参与了《惊世缘》《啼笑历劫缘》《袁崇焕》《锦伞夫人》《蔡文姬》《谯国夫人》等多个剧目的唱腔设计工作。
现场展品形式丰富,观众认真观看。
为充分展示黄壮谋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活动将黄老多年来音乐创作的手稿笔记整理成集,借文字、曲谱和手记,勾连出《林冲》之“风雪山神庙”、《春香传》之“爱歌”、《绣襦记》之“莲花落”等广为传唱的剧目音乐作品,并精选黄老与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罗品超等粤剧艺术大师的宝贵合影,让广大观众能近距离感受到一代唱腔大师的艺术魅力、个人风范。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王雅 通讯员 林楷虹
摄影:广东粤剧院 薛才焕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