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国际教育论坛举行 全球专家共商信息化时代教师教育改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9-26 20:24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孟敏芮 面对未来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正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和创新机遇,对教师教育创新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演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领域。

日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主题聚焦于“国际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旨在全球视野下审视教师教育发展,为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师教育提供深刻思考,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提供重要参考。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德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日本和中国等数十名著名大学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和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等重要议题。

1064x710_6512b78e70328.png

第二届国际教育论坛现场。

国际化和信息化在各国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指出,国际化和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增进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促进友好关系的构建,而且还在各国教育和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两大趋势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为教师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次论坛的举行,将为教师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宝贵的机会,帮助推动教师师范教育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1268x846_6512b78ccecc2.png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

论坛上,来自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的许美德教授,提出了在师范教育领域引领未来的思考,强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原则来审视师范教育的前景。她主张采取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法,深刻反思师范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于泽元教授提出中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需要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强调“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整合零散的知识、现象和信息,构建认知模型,以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指出“概念”的范围是指教师所掌握的概念所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概念的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视野和认知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观念,实施有意义的大概念教学,以深化和拓展所学知识,强化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关联性。

979x523_6512b78c6ce51.png

论坛部分嘉宾作线上线下发言。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院的布鲁斯·富勒教授,从学生学习和教学选择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师范教育的新思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是否采用严格的管理或温和的引导”,同时教师需要在“是否成为具有认知灵活性的创新型教师或传授知识的传统型教师”之间做出选择。他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对他们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呼吁学校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化目标来设计教师培训方案。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教授深入分析了AI时代下教师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教师提供了多种便利,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教育内容和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教育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的传统角色因人工智能的介入而发生了一定变革。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平衡。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相结合,制定更多的教师培训方案,以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卡托教育学院的王闯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助教应用。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应当遵循道德和认知原则,使用人工智能的学习者应保持诚实,并认识到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促进和强化学习,而非阻碍学习。最后,王闯教授以ChatGPT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学习指南、概念图、概念解释、流程解释以及学术写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267x845_6512b78cdf7fb.png

合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善槐教授,重点探讨了农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测评和提升。通过对全国4个省份8个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抽样调查,他认为教师的数字素养受到数字化教学环境、技术认知和技术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应该在改善农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协调一致的培训和发展系统、创建数字化社区以及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方面努力。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小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