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强国建设奉献智库力量 专家云集华师商讨中考改革问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9-26 20:24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实习生李鸿哲 日前,“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中考改革”专题研讨会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第四届年会顺利落幕。本次会议围绕中考的功能、中考改革政策的分析、中考的实践探索和反思、中考改革的监测问题等议题开展,设置了开幕式、主题报告、圆桌论坛和闭幕式四个环节,特邀广西、浙江、广东三省的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机构研究人员、中学校长代表等参会,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领导科学专业及教育管理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

3244x2163_6512c0c09d6c0.jpg

1267x812_6512c0bfc01a0.png

围绕中考改革的核心话题,分享多元实践经验

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川江表示,华南师范大学是培育我国教育人才的“南方高地”,希望通过本次中心年会加强广东、广西、浙江三地智库的有益合作,围绕中考改革的核心话题,分享多元实践经验,明确未来改革方向,形成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改革共识和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小微教授以“微观研究”为切入点,指出要从中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国家教育问题,并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国家意识,培养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学问的责任担当,通过多种方式为科学决策、有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季诚钧教授分享了他和华南师范大学在学习、工作中的“缘分”,并介绍了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的基本情况,同时表示,希望三地加强教育交流,在基础教育治理、民族教育发展等议题上深化研究,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奉献智库力量。

最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着眼于中考改革、探索有效“减负”等方面,提出此次会议的讨论与思考方向,希望三地学者在相互交流探讨中产出成果,有所收获。

广东将继续探索“优化录取批次和志愿设置”等改革路径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二级巡视员范韶彬指出广东当前省情特殊: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在经济、教育层面中差异较大;同时,广东中考考生数量庞大,但高考毛入学率不高,“提毛工程”效果不明显。因此,广东省将在“完善制度推改革”“加强命题提质量”“规范管理保公平”“注重统筹促发展”四个方面上持续发力,破解广东省中考难题。

范韶彬谈到,目前广东省中考改革还存在录取批次与志愿设置有待优化、考生家长填报志愿焦虑有待缓解、命题方向仍需精准把握等问题,需要各市更多地公开相关招生信息,优化志愿设置,缓解考生家长的焦虑问题。下一步,广东省也将继续探索“优化录取批次和志愿设置”“促进各类学校共同发展”等改革路径,实现广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陈海玉指出,广州中考改革的特点是“一个导向+四个有利于”。其中,“四个有利于”即通过广州中考改革实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高中多元优质办学”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四大目标。

在中考改革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方征以广东省义务教育减负成效的评估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全面、实质性地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她提到,目前广东省是全省一盘棋,当省级统一命题时,我们如何平衡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供给、教学方式、课程开设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推动教育公平,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要点。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磊明提出,中考取消论的背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心里期待,是一种更高的、近乎全能视角的中等教育建设目标,与现实主义的政策回应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对中考改革的技术追问。

在闭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胡劲松教授表示,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是主要的建设阵地,尤其在中考改革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面对中考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处理好四对关系:教育和职业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的关系。期待未来大家关于中考改革和区域监控与评价的讨论更加深入,共同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发挥中考功能等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图片:李鸿哲(部分为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小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