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一年一名著”创作系列十周年,作为该系列创作历程第十年的节点作品,曹禺经典剧作《日出》被广话重新创排演出。目前,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创排演出的曹禺经典剧作《日出》,已于9月22日晚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首演。
强大主创阵容加持
现象级剧院又出现象级话剧
《日出》创作于1935年,是曹禺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该剧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的强烈对比。
为了再出现象级精品话剧,广话特邀国内著名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李伯男亲临执导,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季乔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周正平担任灯光设计,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赵艳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二级作曲于力担任作曲。强大主创阵容加持,携手广话的16位优秀演员,共同呈现经典魅力。
前有经典可考,后有来者期待满怀,主创团队主张在传承中实现创新,把曹禺先生《日出》演出史上重要的版本,都进行了观察和参照。本剧通过展现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场景的交替转换,配合极具艺术表现力与象征性的舞台表演,重现了处在当时黑暗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众生相,也表达了作者期待东方红日再起的迫切心情。
本剧通过场景的交替转换展现当时社会各类人物的命运众生相。
《日出》的全新观演体验给观众带来惊喜。
首演当晚,十三号剧院座无虚席,有的观众是早早就买好了演出门票,只为《日出》而来。广话版的《日出》呈现也没有让观众失望,全新的观演体验带来惊喜:“三个小时的表演,我认为几乎无可挑剔,每个角色的台词、走位、身段、表情,都深深让人信服,不枯燥不出戏,偶尔还有惊喜。”“太喜欢舞美和服装了,看到了其中蕴含了很多象征和寓意,特别有味道。”“这次直接被震撼到了,曹禺先生写得太好了!每个角色演员演绎得都特别有记忆点,真的是众群像,还有舞美音乐都非常特别,是一个很棒的观演体验。”
对话导演李伯男
《日出》是一首诗!
创排本次《日出》的导演李伯男,被誉为中国戏剧演出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 的导演,其作品风格商业却不低俗,用诙谐的调笑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
谈到和广话的渊源颇深,李伯男感慨万分。他说,广州是梦想开花的地方,2009年、2010年他曾在广话排了三部戏,这是他时隔13年重返广话执导名著话剧。
作为广话发展的一个见证者,他说:“广话坚守自己的文化品格,创排一系列经典名著,培养出稳定高级的观众群体,是一个现象级的剧院。”
在对本次剧目的介绍中,李伯男认为,“《日出》是一首诗。相较于《雷雨》的‘封闭式结构’,《日出》的结构更开放,是一个‘辐射式结构’。曹禺在写《雷雨》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诗性。他在创作《日出》时则更加追求叙事诗的审美意识。”他认为创排这个话剧时不能停留在情节层面,也不能停留在生活表面,要进一步把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知、诗情表达,包括作品本身蕴含的诗意,在演出中表达出来。
此次剧目有16位广话演员参与演出,李伯男要求他们的表演回到最本真的状态,在典型环境或者在一个更具备外延状态的典型环境中,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塑造人物。他对这些年轻演员在排演上的全程全情投入感到满意,可以看到这些年轻演员跟着作品一路成长。
作为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青年女性,陈白露这个角色形象突出,如果单纯将其定位为交际花并不准确,广话版《日出》女主角的选角非常重要。为什么是于小棠?李伯男说,于小棠身上是有陈白露的底色,同时又有她作为演员本身的性格气质,“所以我认为她会带来一个不一样的陈白露——广话这个版本的陈白露在灵魂上实现了对美好的最后坚守,于小棠完成得很好。”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李伯男看来,曹禺的文本即使在当下看,依然犀利、深刻、过瘾,有不一样的力量,可以进行再解读,“所以《日出》在每一个时代,在剧场里都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广话版《日出》尊重原著,也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我们对《日出》演出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版本,尤其是欧阳山尊和任鸣的版本,都做了观察和参照,所以说这版《日出》是对整个《日出》演出史的一次梳理,是一个在传承中创新的版本。”李伯男说:“希望这个版本能够在演出样式、空间的审美体验、剧中人物的刻画上,给观众带来一些新的审美体验。”
另外,记者从广话获悉,《日出》除了是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精品外,亦是广州艺术季2023的展演剧目;届时,中国戏剧名著的呈现也将成为丰富观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另一种多元选择。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实习生 段伊俐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