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10月4日从北京师范大学获悉,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光美,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3日14时29分在京逝世,享年91岁。他主编的《普通动物学》,是国内印刷量最大的动物类教材。遵照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郑光美。
郑光美祖籍北京,1932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同年留校任教。1956年至1958年间,曾在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86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都记者了解到,郑光美在我国鸟类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著,特别是在特产濒危雉类的生态适应机制和生活史对策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研究”课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励。他将原产于亚热带高山的黄腹角雉,在北京地区建成了可自我维系的人工种群,被誉为“黄腹角雉之父”。他还主编了多部鸟类学专著,其中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于数十年间坚持更新,2018年推出的第三版已收录1445种,如同一部“中国鸟类的《新华字典》”。
作为动物学教育家,郑光美60多年来躬耕教学一线。在北师大学生眼中,已是院士的他“态度谦和、尊重学生”,耄耋之年仍亲自带学生进行野外实习。他主编的教材《普通动物学》和《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累计印刷180万多册,已是国内该领域印量最大的教材,被全国高校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但他的课堂上,仍注重推陈出新,总是引入新知识、新话题。
郑光美逝世后,10月4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文痛悼,这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鸟类学保护与管理事业的巨大损失”;北师大讣告称:“郑光美先生高尚的学术品德和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