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步入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担负起新的使命、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将其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只有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秉持开放包容。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其不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而保持着旺盛、持续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包容的胸怀,去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入开展中外文明对话和交流,同时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塑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格局气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坚守住这些要求,就能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根脉,也就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所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道必答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就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编辑:张子庆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