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足尖轻点肩膀,一个个轻灵的芭蕾舞动作,就在巴掌大小的地方完成......精彩的“肩上芭蕾”表演片段,引来了观众席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和掌声。
10月13日-14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天鹅》在广州大剧院演出,作为2023广州艺术节闭幕巨献,为活动圆满收官。
戳开视频看精彩片断↓↓↓
《天鹅》以杂技演员羽梦成长经历为主线,将“肩上芭蕾”从无到有、融“技”于“艺”的创作历程以及杂技剧《天鹅湖》的诞生过程贯穿始终,充分展现杂技演员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与努力、付出与收获,致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之路上突破自我、不惧失败、锐意创新的匠心精神。
该剧由“舞蹈界传奇”、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明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肩上芭蕾”创始人吴正丹及魏葆华领衔主演,今年4月,吴正丹凭杂技舞剧《化·蝶》荣获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魏葆华获主角提名奖。《天鹅》通过戏剧、杂技、芭蕾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创新演绎形式,再现新时代中国杂技人的奋斗故事,并以广州原创精品与世界文艺瑰宝进行跨文化交流对话,致敬并传播文艺工作者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
杂技新流派“肩上芭蕾”的诞生
20多年前,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为了摸索“身上哪儿可以站人”,几乎把背上、肩膀上、腿上、手上都试了个遍。最终,他们决定在肩上起舞,开创杂技新流派“肩上芭蕾”,在世界杂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席位,被誉为“优雅的杂技、惊险的芭蕾”。2004年,中国诞生了世界第一部杂技剧《天鹅湖》,标志着中国杂技开启了戏剧化的探索,是具有革命性艺术创新的典范之作。2023年,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继金奖作品、口碑力作《西游记》《化·蝶》后奋力推出杂技剧《天鹅》。
杂技剧《天鹅》精彩剧照。
杂技剧《天鹅》将“肩上芭蕾”诞生这一充满艰辛与挑战、突破与创新的过程搬上了舞台。舞台布置成了排练厅,杂技演员的辛酸苦乐在其中上演。一幕幕热血沸腾的故事接连上演,演员一次次地挑战身体的极限。肩上芭蕾、软钢丝、空竹、女子柔术、蹬人、抖杠等惊险的杂技动作,让观众目不暇接。
中国原创对话西方经典
杂技剧《天鹅》借助西方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戏剧情境,通过艺术想象与创造,营造出一个魔幻时空,呈现主人公羽梦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现实”与“梦幻”的二重叙事时空相互交错,刻画出羽梦在面对逆境时展示出无比的勇气和经历彷徨迷茫后依然坚持的执着信念。
杂技剧《天鹅》通过新时代中国杂技人的奋斗故事,以中国原创的“肩上芭蕾”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天鹅湖》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对话,成功开辟了自己的创新道路,传播中国杂技人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
“这部剧很特别,不但让我了解了堪称奇迹的‘肩上芭蕾’的来龙去脉,而且艺术家们遇到挫折不曾放弃坚持的毅力更让我热泪盈眶!”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生林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观看“肩上芭蕾”,感觉十分震撼。
杂技剧《天鹅》精彩剧照。
2023广州艺术节圆满收官
近年来,广州市着眼持续推广普及传统艺术,每年举办一期艺术季活动,集中推出一大批涵盖所有戏剧种类的国内外优秀文艺作品,旨在努力提升广州的城市文化软实力。
自今年6月始,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广州大剧院执行的2023广州艺术节,围绕“高歌逐梦,跃舞潮头”活动主题,展演一批国内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活动共设置“红色经典”“锦绣华章”“名家名团”“湾区荟萃”四个主题板块,演出54台优秀剧目共168场次,类型涵盖歌剧、话剧、舞剧、音乐会、杂技、粤剧、音乐剧等。本届艺术节以《“红色随想”交响管乐音乐会》开幕,杂技剧《天鹅》闭幕。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图片为资料图片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