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举办的“全球出版50强首席执行官对谈”(Global 50 CEO Talk)迎来了首位中国企业家——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
Global 50 CEO Talk现场
论坛由RWCC国际书业研究院院长吕迪格·魏申巴特主持,英国《书商》、德国《图书报道》、法国《图书周刊》、美国《出版人周刊》和中国百道网五家全球出版领域的专业媒体就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IP生态、国际化发展等问题与侯晓楠展开互动讨论,吸引逾300名行业人士参会。
“网络文学的全球独创性在于开放、包容、共创。今天在阅文,有100多个国家的作家在共同写网文,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的网络文学。”侯晓楠表示,希望建立一个全球共创的平台,期待从网文中诞生像《哈利·波特》《指环王》这样的全球性IP。
德国媒体《柏林晨报》评价称,从阅读、创作到IP生态,阅文集团为全球出版带来全新产业模式。“全球出版50强首席执行官对谈”与同期发布的《全球出版50强报告》是法兰克福书展最重磅的活动之一。自2007年举办以来,“全球出版50强首席执行官对谈”历年来邀请了企鹅兰登书屋、奈飞等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与出版机构代表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出版业的挑战与机遇。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致辞引发国际同行关注
同日,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在书展现场举办了品牌升级仪式。法兰克福书展副主席柯乐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阅文集团海外业务总经理赵必鹏和英国网络文学作家卡文(JKSManga)出席活动,见证起点国际的全新品牌主张“阅冒险,阅精彩”和全新品牌标识启用。
中国网文成“世界文化风向标”新热点
法兰克福书展创立于1949年,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图书贸易中心,被誉为“世界文化风向标”。今年有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余家参展商参展,其中,阅文集团是唯一参展的中国网文企业。
近年来,网络文学飞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海外也“圈粉”无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海外网文访问用户规模达9.01亿。同年,16部中国网文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显示出网络文学正成为极具全球意义的内容产品和文化现象。
“在线内容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发展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非常有趣且有前景。” 法兰克福书展副主席柯乐迪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线阅读,这预示着它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书展现场,《斗罗大陆》《诡秘之主》《庆余年》《全职高手》等大热的网文IP集体亮相,庆帝服饰、萧炎玄重尺等IP道具展示区的展品吸引众多观众围观,还有粉丝从英美等国飞来现场打卡。阅文展台以“让好故事生生不息”为设计理念,通过丰富的内容形态展现网文IP从文字到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开发链条,开展首日就迎来美德法英俄等数个国家的近百家机构洽谈合作。
法兰克福书展上阅文展台一角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认为,阅文出海获得了国际性的影响,代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新赛道、新领域不断开拓进取所取得的新成绩,“未来双方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将深入合作、砥砺共进。”
“网络文学实现了东西方文化模式的交流,正在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全球名片。”侯晓楠表示,2022年以来,阅文已经在海外上线了自制的300多部动漫影视作品,“IP的多元化发展,让好作品有机会成为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全球IP。”
从网文中诞生全球IP
“阅读网文就像一场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出现在哪里。”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谈及起点国际全新品牌主张时表示,好故事可以跨越文化,无论这个故事来自哪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
起点国际于2017年上线,是最早从事中国网文海外传播的平台之一。2018年,起点国际开通原创功能,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创作者,让发轫于中国的网络文学创作机制在海外落地生根。截至2023年6月,起点国际已上线约32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培养约38万名海外网络作家,推出海外原创作品约56万部,累计访问用户量超2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左至右:阅文集团海外业务总经理赵必鹏,法兰克福书展副主席柯乐迪,英国网络作家卡文,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
来自英国的卡文就是海外网络作家中的一员。受中国网络小说《斗罗大陆》的影响,他于2019年在起点国际注册账号,开始网络文学创作。4年过去,卡文已成为起点国际最知名的网络文学作家之一。他创作的《我的吸血鬼系统》讲述了一个热血的奋斗故事,阅读人次超过7300万,先后进行有声和漫画作品改编。
“网文让读者和作者一起互动,这不仅意味着你在读一本电子书,而且是一种社交,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分享。”卡文表示,作品改编后又会有新的用户在故事中找到共鸣,这就是网文的魅力。
阅文透露,品牌焕新意味着起点国际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平台将持续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为读者带来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还将借鉴国内成熟的IP产业模式,进一步探索海外原创作品的全球开发。
“全球出版50强首席执行官对谈”实录(节选)
美国《出版人周刊》:网络文学在20年前是怎样在中国起步的,又如何迅速流行起来,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商业模式取得了如此大的商业成功。
侯晓楠: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中国出现了一批BBS论坛,有很多用户开始自发创作。他们发现不一定要去联系出版社,也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小说。所以最开始的网络文学用户是自发的、依靠热情去分享自己的故事。紧接着就出现了起点中文网这样的平台,聚合了一批最有创意、最有热情的早期网络作者。他们把好故事,通过连载形式放到起点平台。后来我们在2003年孵化了付费阅读的商业模式,在连载过程中,用户可以付费,包括一些打赏、奖励等方式鼓励作家创作,形成了一个作家和读者双向激励的系统。从2000年初到2010年,在PC互联网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2010年给网络文学一个最大的机会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大家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看网络上的小说。整个网络文学的用户形成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现在中国已经有超过5亿用户在阅读网文,中国大概有10亿的互联网用户。应该说每两个互联网用户里面就有一个人在读各种各样的网文,这是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网络文学形成了一个IP的生态圈。大家不只是在读一些文字的作品,从2015年、2016年左右,《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庆余年》等越来越多的IP开始改编成动画、影视、游戏等,进行一系列的IP开发和运营。
付费阅读对于网络文学是一个基础,能够让作家有最基础的商业模式,通过写作可以带来回报。IP的多元化发展,可以为作家带来更大的机会,让作品有机会成为像《哈利·波特》《指环王》,像迪士尼很多作品一样,成为可以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全球IP。这是过去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历程。
德国《图书报道》:您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有何不同?能将阅文的商业模式与西方的自出版平台做一个对比吗?
侯晓楠:谢谢您的问题。其实我们和很多西方传统出版社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觉得网络文学和传统的出版最大的不同点,一个是共创。可能不像传统的出版业通过作者、编辑、出版社这类线性的出版方式。包括我们看到很多书都是完本以后才通过出版社进行发布的。在阅文更多是一种连载形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创,作者每写完一个章节,他会非常重视读者的反馈,包括付费、评论等。甚至在作者创作之前就有非常多用户在期待他的作品了。我们有一部今年上线的作品,叫《宿命之环》,是延续了作者两年前完结的《诡秘之主》世界观的第二部作品。当时作者只写了30个字的预告,马上就有60万读者预约,可以看到大家对作品的喜爱。这部作品一上线就立刻刷新了各大榜单记录。我们发现这种共创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励作者,通过用户的反馈,影响或者共创一些情节。这是第一个关键词:共创。
第二,网络文学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生态。刚才我讲到,我们在平台上有超过千万的作者和作品,类型是非常多元化的。以前传统出版我可能要预估受众才会做出版工作。但是在阅文的平台上,有许多非常小众的品类。而且很多用户量并不是特别高的作品,其实在后续的影视动画改编中也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所以在阅文,现在已经有200多个细分品类,包括这两年我们在重点发展的科幻品类,在科幻下面又有非常多细分品类供大家去创作。
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能够挖掘非常多的优秀作者。而且我们的作家很多不是全职作者,很多自己是医生、工程师、律师、警察、教授等等。他们可以更生动地把切身故事放到文学创作中去。网络文学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创作的门槛,给予作家创作的舞台,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作家与读者之间互动的商业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创作自己的好故事,这个可能是网络文学和传统出版不一样的地方。
德国《图书报道》:你们是怎么吸引作家到你们平台上写作的?
侯晓楠:阅文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第一,服务好作家。第二,创作好作品。第三,建设好生态。我们有持续完善的作家服务,比如编辑对于新手作家有一系列培训和孵化,对于成熟作家的创作,我们希望他的故事不只是在文学上成功,未来是可以有机会改编成影视、动画、衍生品等等,这就需要在早期大纲创作中就能提前融入,让他们尽量少走一些弯路。
第二,能够持续出好作品。因为很多作家还是非常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成为一个传世的作品。当我们的平台能够不断出现好作品,就会激励下一代的作家进入平台,延续一代一代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包括现在在WebNovel上,95后作家已经占到三分之二。一批批新生作家持续进行创作,我们还有很多2000年以后出生的作家。我们希望好故事生生不息,作家也生生不息。
第三,建设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因为我们的作家希望专注于创作。但是当一个作品未来希望做商业化运作的时候,比如找什么样的伙伴去把它变成漫画、动画或者拍成电视剧,其实作家没这么多资源,或者这会牵扯他非常多的精力。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平台,告诉他:你的作品最适合改编成什么样的类型,找谁改编最合适,这样就可以帮助到作家。我想这三点会让很多作家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创作。
法国《图书周刊》:阅文有没有向全球扩展的计划?如果有的话,您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最切身的一种竞争是在哪个行业?
侯晓楠:其实阅文在2017年就推出了海外平台WebNovel,它的创作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和我们在国内的起点平台基本一样,也是通过作家的创作连载、付费阅读,形成这样一个生态。现在我们已经有来自100多个国家、接近40万的海外作者,也有非常多的海外作品。在我们平台上创作已经变成他们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东西方文化模式的交流。可以说,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的网络文学。
同时我们也会跟西方传统出版社有很多合作,应该说更多的是合作,没有太多的竞争。因为我们想阅读的潜力很大,读者还是非常多的,我们更多是看它的增量市场。同时也看到有非常多的海外作者,他们会创作跟东方不太一样的类型,包括更魔幻的类型,科幻、末世的题材,也让阅文的平台更多元化,有更多的好故事。
应该说我们的海外拓展才刚刚开始,我们也特别愿意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去更多的交流和合作,这也是这次来法兰克福书展的目的之一。包括我们这次在法兰克福书展有一个展台,这个展台上有几部都是我们非常不错、有名的海外作者写的网文作品,在5号馆有我们的展台,里面也有德国作者、印度作者、菲律宾作者的作品。我们希望把WebNovel变成一个全球网络文学共创的平台,欢迎更多的海外作者一起投入到创作中去,我们也希望把这些好的作品和好的故事,未来变成像《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全球性的IP。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