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大咖齐聚羊城 聚焦技工教育“故事”高阶“论道”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10-25 09:48

南都讯 记者程安 通讯员陆骏宇 10月23—24日,岭南英杰培养与技工教育现代化探索专题研讨活动在广州市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湖南、重庆等各地的百余位职教专家参会交流。

此次研讨活动的缘起,源于两个“唯一”。

第一个“唯一”——广州市技师学院是唯一入选“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的技工院校。2018年,广州印发了《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实施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20名位于国际科技前沿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备人才(简称“第一梯队”人才),20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后备人才(简称“第二梯队”人才)。2019年4月,经推荐审核,广州市技师学院南粤优秀教师、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教练赵晓霞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金牌得主黄枫杰、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得主陈启佳三位老师成功入选第二梯队后备人才,这是截至目前唯一入选人才智库的市属技工院校。

图片

专题研讨会现场。

第二个“唯一”——《讲好广州技工教育故事》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课题《讲好中国职教故事研究》的唯一技工教育项目。广州市技师学院立足于广州技工教育的谋篇布局、特色路径和丰富内涵,联合兄弟院校,探索技工教育理论和规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技工教育“新广州模式”。今年6月,学院牵头申报,顺利通过评审,是全国技工院校唯一获此立项的代表。

如何让两个“唯一”高度融合,共同闪耀广州技工教育“高光”,并由此深入探讨技工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和实施路径?二者的内核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广州技工教育特色”。因此,在专题研讨活动中,针对“岭南英杰工程”项目,中期评审专家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闫子刚、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副校长周明星等,从工作业绩、教学教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审核,给予“成果转化显著,起到了领衔人才培养作用”的肯定,并针对后期培养提出,要以打造“工匠之师”为目标,突出“新质”元素,形成理论体系,不断释放叠加效应,引领技工教育“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针对《讲好广州技工教育故事》课题,专家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是对“新州技工教育模式”的一次梳理、探讨、提炼、总结内容丰富、思考深邃、立意深远,值得期待。他们提出,课题研究要根植于技工教育产教融合特色,依托人才战略,将故事放置于技能强国的宏大叙事中,进而深入勾勒大国工匠之魂。

图片

专题研讨会现场。

 19位大咖共商技工教育之道

在24日的专题研讨会中,19位专家以“职业教育”为题,从理论研讨、实践管理、教育教学三大主题进行深入分享和思考探讨。

毕结礼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的三个维度”主题分享中指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建设中要:服务国家就业发展战略,牢牢抓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根本;关注职业生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关注新产业、新技术、新职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张元以“新时代、新技术、新职业、新发展”为切入点,剖析技工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他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科技发展进入“智慧时代”,职业活动的变迁方式及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分解”与“组合”、“消亡”与“新生”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一场新技术发展引发的“职业再造”正悄然兴起。在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建立起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实现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

李绍中谈及技工教育数字化转型指出,要本着“应变、求变、谋变”的姿态,探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要推进教育新基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底座;要构建教育教学数字化生态,实现个性化培养;要构建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的人本化;要建设数据服务体系,实现管理精准化和治理的科学化;要健全师生数字素养养成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刘志文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冲突与纾解”专题中指出,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创新融合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确定专业群面向的技术技能岗位群,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产教适配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根基。

 

编辑:程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