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煲汤的广东人:养猪博士说这种猪更有肉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语闻
原创2023-10-26 11:54

五指毛桃猪骨汤、玉米排骨汤、瘦肉炖汤……广东人煲汤喜欢加猪肉猪骨,但最怕就是“吃猪肉没有肉味”。该怎么保证猪肉猪骨的口感呢?

“最关键的是选育优质猪,也就是选择有优质基因的种猪来培育。再就是猪的营养。” 温氏研究院饲料营养技术中心高级畜牧师、博士 彭运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大国,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但90%是“外国籍”。为了实现猪肉自由,近年来,投入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国产种猪“卡脖子”难题终于有了突破。

10月25日,“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活动走进云浮的温氏股份研究院(以下简称“温氏”),看高科技养猪。

图片

养殖场。


“外国种猪价格高、主动权无法掌控”

攥紧猪芯片,端稳肉盘子。

看一只猪是否是优质猪,传统的方法是要把猪养大了,观察猪的生长速度、长了多少肉、繁衍能力等来判断,而且对于猪的肉质,还需要烹饪过后才能知道。耗时长,效益低。而猪基因芯片则能快速获取这些信息。

刚出生的小猪仔不需要被养大,现只需在它身上取一滴血或者组织,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它的基因测定分析,就能知道它的肉质如何、未来产仔等能力……

图片

种猪育种。

目前,基因芯片技术主要用在种猪的育种方面。温氏是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家禽育种公司,自1998年开始种猪的育种,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也为研发猪基因芯片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要自立自强。万一哪天别人不给你供芯片就没办法用了,所以这几年我们的技术和设备都国产化。”广东省科协代表、温氏股份研究院执行院长 高级畜牧师陈丽谈道。

在养猪人看来,种猪又被称作“猪芯片”,主要是用于繁殖仔猪,一只优质种猪价格能达到上万元。

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本土种猪吃得多还长得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跟不上中国胃,直到目前,大量的种猪仍依靠进口,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90%是进口的,国内的生猪产业长期没有掌握自己的“猪芯片”。

“外国种猪价格高、主动权无法掌控。”陈丽表示,“而且外国的猪芯片更多是通用型的一种,针对性还没那么强。我们自研猪基因芯片,是希望研发的能更接近我们企业实际需求。”

图片

在温氏的基因组育种研究室,用于基因检测的小格子。

优质国产种猪缺失,外国种猪价格高昂,主动权无法掌控。近年来,温氏不断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二十余载磨一“种”,终研制出了全国首款猪基因芯片——全基因组选择专用PorcineWens55K芯片。这是针对华系瘦肉型种猪遗传的特点进行设计,国内首款由企业自主研发并规模化应用的猪基因育种芯片,打破国外基因芯片的垄断,实现基因组育种技术的自主创新。


“光是研究饲料这一块儿就有13个博士。”

人才强支撑,共育优质食。

在温氏的基因组育种研究室里,384头猪的基因,被放置在384个如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格子里,提取、分型、分析……重复检测,不断迭代。

凝聚了25年的科研成果,包含了 56380个功能位点信息,2018年开始推广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不断地迭代。现在做猪的全基因组测序,能测的基因位点从原来的5.5万个,到现在六七十万个。”陈丽说道。准确性更高了,对猪也更了解了。

图片

科研人员正在做猪基因的分型。

如今,养猪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买些猪回来“自然繁衍”,而是以一系列科学手段培育,这就意味着,如今的养殖业对人才要求高、需求量大。

“光是研究饲料这一块儿就有13个博士。”彭运智表示,整个做配方的团队有60多个人。培育优质猪,最关键的是要通过猪基因育种芯片技术选育优质猪,再者是要为猪搭配好营养进行培育,这就需要大量研究基因技术和饲料配方的科技人才。

“已经安家,生了两个小孩了。”谈成夫妻俩也是博士,2017年来到温氏,负责牵头基因芯片基因组测序技术研发。

目前,温氏现有科技人员300余人,博士33名,其中,11位博士研究基因技术等生猪先进育种技术,13位博士研究饲料配方等畜禽营养调控技术。不过,温氏股份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 汤钦直言,“我们还是需要人。”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芷琪 实习生 刘晓雪 全紫嫣

编辑:李芷琪,董淑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南都调研
穿梭45·跨“粤”前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