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塑说·绘话——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展期:10月22日-11月16日
地点:广州画院美育青创中心
本次展览呈现20位艺术家的雕塑、油画作品。雕塑和油画作为艺术的两种重要形式,虽然媒介和技术不同,但它们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对人类精神的探索。雕塑以其三维的形式和质感,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实在性和空间的无限性,其创作过程是一种对材料和精神性的双重探索,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让作品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延伸。油画则以色彩和线条为媒介,通过描绘物体、场景或情感来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细腻的色彩变化、光影效果和纹理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次展览试图把雕塑、油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放在同一个空间中,让它们相互对话、相互碰撞。这种对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碰撞和融合,希望借助这些作品表达艺术的深刻性和内在的精神性内涵,以及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影响,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艺术本身。
新兴版画 薪火相传——梅州现当代版画作品展(广州)
展期:10月26日-11月16日
地点:岭南会展览馆
为庆祝中国新兴版画运动92周年,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举办本次巡回展览。巡展的第三站在广州岭南会展览馆举办,展出梅州现当代版画家作品120幅。本次展览基本能够展现梅州版画的厚重历史,反映梅州现当代版画发展的整体面貌。梅州是文化之乡,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这里走出了宋湘、黄遵宪、林风眠、李金发等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文艺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影响的文艺名家。20世纪30年代初,由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诞生了一大批先驱人物,其中在鲁迅先生开办的木刻讲习会里,首批13名学员中有5位是梅州兴宁人;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温涛、陈铁耕、陈卓坤、钟步卿、张慧、黄山定、白危、罗映球、张望、荒烟、吴忠翰、陈耀寰、王立等都是梅州人,他们刀耕笔耘、前赴后继,为建设事业及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由此奠定了梅州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梅州兴宁市被誉为“南方版画之乡”。
花彩万象——古原作品展
展期:10月21日-11月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0/11/12展厅
本次展览展出古原40多件近作,包括油画、版画、雕塑和综合媒材作品,分成三部分展出。展览激活平面绘画与装置作品的潜能,试图让观众穿越古今中外,感受古原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记忆的能量。第一部分展示古原的现代抽象艺术作品。他巧妙地借鉴传统元素,用抽象表现的方式将它们带到“城市街头”,延展了当代波普艺术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通过采用大胆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让观众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城市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以及艺术家对于城市生活的独到见解。第二部分则回到展览主题,也是古原最具代表性的“花彩”系列。他以节日花彩为灵感与媒介,运用字母、符号以及传统形象,结合木刻和拼贴等技术创造出独具韵味的抽象拼贴。这些作品充满了神秘感与魔幻色彩,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生命的个人感观。在第三部分,观众可以通过艺术家一些早期的创作和文献,更全面地感受多元身份下艺术家创作的变化历程。
生生不息:任戎2023
展期:10月20日-11月9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5/6/8/9展厅
本次展览展出任戎2019年以来创作的镂空铁雕、水墨拓印、铁锹装置等作品。展览分为“众生”“创世”“江山”“远方”四个主题,呈现其转化传统、融合中西且极具当代东方魅力的独特艺术语言,展现了一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在中西文化语境下的创新之路。“众生”中呈现了由芸芸众生构成生生不息的宏大景观,暗示着人类作为宏大地球生态系统的其中一个环节所需遵循的对立统一、天人合一等自然辩证规律,让人感受到人类永远与整个宇宙共生共荣,强调人类相互尊重,平等互爱,并珍惜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创世”中古意盎然、悠远神秘的水墨拓印作品令人联想到汉代的砖石画像,同时让人感受到原始生态环境的生机与美好。作品以中国远古神话《山海经》为主题并采用镂空雕塑的形式,描绘出千百年来人类在地球上与自然万物共同生长繁衍的宏大史诗。“江山”中寄寓着艺术家关于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各种生物生生不息,进而使自身得以持续发展的期待。“远方”则暗含着我们无论走多远,都同在地球家园之中,人类是互相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充满理想和探索精神,才能走得更远的启示。
一元复始——罗一平水墨作品展
展期:10月19日-11月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展厅
本次展览既是罗一平近作的一次总结,也标志着艺术家创作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亦可作为水墨艺术内在发展的现象观察,希望观众能感受到其作品所折射出的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展览主题为“一元复始”,分为“山·非山” “域·非域” “境·非境” “言·非言”四个部分,主要展出罗一平近年的大作、力作,围绕物与我、传统与当代、实与虚、多与一几组关系深入探索。艺术家把“一”视为宇宙万物由“元”生发的初始形态,是一种有形的事物原初形态。具象的“一”是由抽象的“元”发动而显现、而生长生,然后循环往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艺术家凭借自己对各种艺术现象、视觉图式的感受经验,独辟蹊径,使得画以势胜,景由势生,在不断地生发与调整中形成作品的气脉、节奏、韵律与意境,传达出当代的视觉经验与传统的水墨气象。
行花園——张小川个展
展期:10月23日-11月23日
地点:又举东山New Moon Fair
本次展览由又举东山×小川花园联合举办,以艺术家张小川钟爱的花园故事为灵感,展出她多个系列作品,包括“蚁·泉”“无患”“捕心”“飞行的种子”“阿酷米拉”“花园”“飞行家”“雨后”“连理枝”等系列,呈现她从花园中感受到的生命的趣味和自由,在秋日中给观众打造一个明媚的花园。展览呈现张小川百余件作品,希望这个小小的“花园”,让我们重新拾回最初的单纯,一起牵着手,走一走,看一看,穿过许多的人和事,依然是那个会和小昆虫小草欣喜招呼的孩童。
外师造化——朱永成写生展
展期:10月28日-11月8日
地点:陈树人纪念馆
本次展览呈现朱永成的山水写生作品。境由心生,朱永成眼中的自然山川流光溢彩,他把自然美景诗意化浓缩在咫尺之间,所以呈现出的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朱永成,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澳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国画协会会长、西关画院院长、荔湾政协书画院长、广州梅社书画副院长。朱永成曾在他的《山水写生随笔》中提到,“‘无法之法为至’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往往很难驾驭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景观。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之中更显笔拙。我们之所以写生,就是从新的自然景观之中寻求合适的表现技法。最忌的就是带着满脑的前人笔墨去套自然,无论春夏秋冬,城市,乡村都是一个模式。在大自然中,只有做到物我两忘,不拘成法,才能创造出宛如天成的艺术佳作。”
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
展期:10月14日-11月5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负一层展厅
陶瓷作为一种物质和艺术创作的媒介,在土与火的燃点中,具有不可预测的自然奥秘,也有取之不尽的能量。挪威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通过陶瓷材料和触手塑造,将他对自然、生命的感受沉淀为陶瓷的底色,构成了他在物质与视觉文化上对陶瓷艺术不断思考、转化和实验的抽象形态。本次展览,指涉的是一个人的身体,除了灵魂以外,还有被其它灵魂体所依附和占据的含意。而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附体”就是他艺术的“魔法”,或作为一种艺术的灵魂附着、栖身于他形而上的轮廓与平衡。他曾说:“我开始熟悉那些我无法掌控的力量,以及我灵魂中间无法预计的元素。”他在这些“管状雕塑”和“堆”系列参展作品中,与其说是来自生命液体的容器或身体内部的管道系统,不如说是躯体的螺旋上升,如同他不断脱胎换骨之后的一次次涅槃重生。或许我们可以透过他对陶土的拿捏、扭曲和堆栈,在拖来拖去的肉身之上,灵魂出窍般地抽离出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
——深圳——
“万象与留白”——蔡赟骅个展
展期:2023年10月31日-2024年1月1日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A3展厅
本次展览名为“万象与留白”,是艺术家蔡赟骅JACKY TSAI深圳首展。西奥多·阿多诺曾说,“艺术通过摒弃现实而为现实进行辩护。这并非是一种逃避主义形式,而是艺术的承继特性。”万象是蔡赟骅作品中无限的缤纷和繁复,而留白则反映其创作信念中的深邃与包容。蔡赟骅的作品看似描绘了一个个梦境或另一种现实,但他作品的核心映射并强调了我们身处现实的特性。当艺术拒绝经验世界时,它不是一种逃避,而是艺术在认可现实世界的首要性。本次展览中呈现的四十余件囊括艺术家创作生涯的作品,蕴含着其对生命,哲学,禅宗和自然的丰富感受。在蔡赟骅的作品中,传统的中式元素和美学与西方文化中的前卫派和波普视觉相遇。他的图像语言通过纷呈的色彩和戏剧化的叙事让“中西合璧”有了独树一帜的诠释方式。文化与文化之间跨场域的交融是艺术家个人生活经历的体现,也是其对当今世界文化共通共和的美好愿景。
逐梦湾区——港澳青年在深圳
展期:9月5日-11月5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中厅
深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是建设人文湾区的重要基础。港澳青年代表智库、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深港澳规则衔接,在科技合作、产业联动文化交流、法律服务、人才集聚等各重点领域合作中建言献策,为推进深港澳更加紧密务实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港澳青年在参加各类文化交流、传承活动中,逐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日益增强。这里昨日是他乡,今日变故乡,港澳青年已在深圳找到“家”的感觉,心系祖国发展,情牵港澳繁荣,更多港澳青年主动扛起爱国爱港爱澳的责任担当,建言献策,共建未来。
——佛山——
花重樵山——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小品展
展期:10月21日-11月15日
地点:樵山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主办,佛山市南海樵山美术馆、佛山南海天雄艺术馆协办,呈现特邀艺术家陈永锵、苏小华、张思燕及41位参展艺术家作品。本次画展作品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迥然各异,既有严谨细致的工笔画,也有璀璨秀丽的小写意,还有恣肆纵横的大写意,把每位艺术家的看家本领及性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绣魁——黄连社区捐赠《百鸟朝凤》长卷展
展期:10月25日-11月5日
地点:顺德博物馆
本次展览的主角是首次公开亮相的十米长卷广绣作品《百鸟朝凤》。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顺德的广绣以其绚丽斑斓,且极具民俗与文化意蕴而著称。《百鸟朝凤》是广绣的传统题材,历来备受大众喜爱。顺德刺绣工艺总厂的刺绣作品《百鸟朝凤》,曾于1982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国优)。此次展出的《百鸟朝凤》长卷由黄连广绣协会会长李健英亲力筹备,在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黄连社区党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邀请曾任顺德刺绣工艺总厂的广绣设计员罗云山绘制图样,并由当年绣制师傅之一的蔡少珍主针,在近20位绣娘的通力合作下,历时七个月,绣制完成这幅十米长卷。本次展览还会展出参与《百鸟朝凤》长卷绣制的绣娘们的其他精美作品近20件,黄连广绣协会的绣娘们也到现场为观众教授广绣技艺,让观众在丝缕针线之间感受顺德的广绣魅力。
独行者-苑震作品展
展期:10月21日-11月6日
地点: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东堤路7号德胜美术馆
灵魂冒险是勇敢者的游戏,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对于艺术家而言,内心永远是孤独的。本次展览展出《跑步的人》系列作品。苑震从2017年开始关注与跑步有关的艺术创作,他说,“为什么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画跑步主题的画家呢?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把这些画画出来吧” ,他希望给更多人带来健康的生活理念。
抗心希古——罗炳生书法展
展期:10月27日-11月7日
地点: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易经·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意是,道乃无形,器有形。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形的。但是,道器不离,技进乎道,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炳生书法精熟,摆脱时风,回归经典,雄秀之美扑鼻而来。他以二王之用笔的精到加之以鲁公结体之外拓与雍容,让人赞赏不已。宋代的章惇主张学书“不可无师授与精勤”,但书法的奥妙最终还需“心悟而自得”。炳生近作,笔法坚实细腻,结构外拓,在平原端庄朴茂之气象基础上饶出己意,有彬彬君子、玉树临风之貌,乃章惇所云“心悟而自得”。
“仙槎杯”佛山市首届篆隶书法展
展期:10月27日-11月5日
地点:禅城区张槎宋陈尚书公纪念馆
本次展览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全面展示佛山篆书、隶书的整体创作水平和艺术成果,积极开展对于当代篆书隶书的学术研究,激发书法作者的创作热情,在张槎村举办,努力延续岭南文脉,打造特色书法村,刷亮 “仙槎书院”的书法品牌。
——东莞——
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
展期:10月18日-11月19日
地点:岭南美术馆
本次展览分为“‘二居’画学”“没骨新风”两个单元。 “‘二居’画学”单元,通过“二居”画作,结合文献图片,追溯“二居”没骨花鸟画的风格渊源和思想资源,探寻在近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中其画学思想的传承、流变和发展。新时期以来,对没骨花鸟画的研究,既是一种对传统审美趣味做出选择的尝试和实践,也是一种对传统画学文脉的历史传承。没骨花鸟画的现代实践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关乎于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在当代文化情境的价值延伸和重塑。如何使中国花鸟画的文心不断、文脉相传,研习陈法、力创新格,是当代花鸟画创作的重要课题。“没骨新风”单元,聚焦当代没骨花鸟画,关注于今人对没骨花鸟画的美学传统和当代现状的关切和思考。本部分汇集的是现代院体教育体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画家,他们是当代花鸟画坛的中坚力量,于花鸟画的形式、技法、风格、意境的创拓及价值重构中,表现自然生命的精神之美,传承和弘扬中国花鸟画的尚骨精神。没骨一体花鸟画从源起到独立至今已传承发展千年,它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离不开“二居”(居巢、居廉)的贡献。“二居”的绘画实践,上承中原没骨写生传统,下启岭南画派之根基,被视为现代没骨花鸟画的先声和前奏。
——香港——
保赤安良145年——以善心建善业
展期:2023年10月18日- 2024年2月19日
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
“保良局”是由华人主持的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慈善机构之一,“保良”二字,意指“保赤安良”,当中的“赤”与“良”分别代表赤子与良家妇女。今年是保良局成立145周年,本次展览由康文署与保良局联合筹办,一同回顾保良局百年来根植香港,造福社群的历史足迹,特别是在保护孤寡者方面的巨大贡献。保良局自十九世纪末起,救助被拐妇孺,为他们提供保护的重要社会功能。经历145年,保良局的服务范畴从保护妇孺,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工艺训练,积极办学;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扩展康乐、安老与医疗等服务,一直在响应香港社会民生发展及需求,盛载着不同年代香港人的回忆。
黑洞——信息的尽头
展期:2023年10月25日-2024年5月27日
地点:香港太空馆
黑洞是一个致密天体,呈球状的“洞”,其重力场扭曲空间,能从四方八面吸入物体,连光也无法逃离。黑洞会吞噬所有东西吗?掉入黑洞会被毁灭吗?本次展览将探索黑洞个中奥妙之处,分为七个不同区域来介绍研究黑洞的历史、其扑朔迷离的结构和特性、奇异的诞生与灭亡过程。展览中还可以透过有趣的互动展品亲身体验模拟掉进黑洞的过程、聆听由黑洞重力波转化而成的奇幻声音、透过立体拼图了解拍摄黑洞照片的技术,及认识探测重力波的科学原理等。展览还会探究令人困惑的黑洞信息悖论,以及探讨人类利用黑洞作为新资源的可能性。
我会是你的镜子
展期:10月13日-11月26日
地点:大馆当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与编舞家Maria Hassabi在亚洲的首个个展,糅合表演、声音、图像和雕塑多种媒介,展演期间不同的舞者会表演艺术家的编舞,用上金色镜子作反射,直面个人自我形象的概念。作品邀请观者质疑图像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类似于舞蹈转瞬即逝的本质——除非有记录,否则无法捕捉,但仍然难以与其现场性相提并论。展览处理身体与静止图像、景观与日常生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张力。作为现场艺术的关键艺术家之一,Maria Hassabi 在美术馆、剧场和公共空间等不同性质的场所呈现了丰富创作。在过去二十年间,Maria Hassabi以现场的身体、静止的图像和雕塑对象的关系为基础,创造了非常独特的艺术实践。凭借由身体的雕塑性、静止和安静定义的标志编舞风格,她的作品挑战我们作为观众在美术馆空间内的体验。本次展览中两件相互关联的现场装置旨在探索人体姿态与静止影像,以至雕塑对象的关系,为我们感知自我和周遭事物的方式留下持久影响。
——澳门——
中国与葡语国家艺术年展
展期:2023年10月28日-2024年1月1日
地点:氹仔龙环葡韵汇艺廊及风貌馆
中国与葡语国家艺术年展将围绕 “关系”为主题。艺术家、观众将透过折次展览,各自寻觅在自身境地下与中葡文化之间的关系。展览邀请中国内地、葡语国家及澳门的艺术家参展。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