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荡中“自有我在”——任建国新“写意”笔墨中的表现与抽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转载2023-11-06 21:03

以“我”为核心的笔墨畅意是任建国创作的带有现代主义特征的抽象表现型水墨的语言特征,在这里语言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也是表达即刻感受的输出途径。在现代艺术的历史上,前卫姿态和形式独立是现代绘画的两个主要诉求。在形式主义的美学和语言现代性探索语境下,艺术中的点、线、面得以脱离形象塑造的功能,获得审美的意义,而在形式意味的背后则是艺术家主体精神的“任我”状态。

图片

任建国  晨风早 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图片

任建国  青谷三月河 45×7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任建国水墨探索的“古意”源自于他长期对古物收藏的鉴赏陶养以及对中国画中古典意韵的汲取,而他作品中的“今趣”,除了画面中鲜活的内容层因素外,其中另一个来源就是艺术语言层面对抽象性和表现性的大胆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将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自动主义”与写意笔墨中内在的“即兴游心”相化合。这是任建国的艺术在画学本体层面的探索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这批带有抽象意味和表现属性的水墨作品中,仍然保持了山水画的骨架。“抽象表现”的笔墨实验是他在进行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偶得的能够不被形象束缚,得以更加酣畅地实现绘画意趣和精神表现的来源。从山水画创作的笔墨语言角度看,任建国之所以能够“化皴法为抽象”,也是基于他对于“传统写意”的突破,以及在笔墨和形式语言领域进行的个性化拓展。这些在中国画领域相对出圈的语言探索又反过来滋润了他在山水画创作格体中的语汇,令笔墨得以与“我”实现心与物游、畅神达意。因此他能实现一种行笔如舞剑、筋骨相连而又任精神涌动,创造出一种豪荡感的山水画。

图片

任建国  西水寒 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图片

任建国 风劲秋早  122.5×145cm 纸本水墨  2016年

这是一种源自生命勃发律动的充分释放,在抽象表现型的水墨中,“势”和“动感”成为超越物象本身的精神存在。正如在山水中“势”是通过“气”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轨迹表现的,任建国发现气的汇聚使得势在山水中得以生成,气的流变决定了势的运转方向和力度。那么如何表现“势”的形态流转,又如何能把握瞬息万变的“气”,这就需要一种取势之法,需要在外师造化之外激活和释放艺术家“任我”精神的心源。在近期的笔墨实验中,任建国找到了这种“自有我在”的狂洒笔势,他将抽象的形式观念和表现主义的饱满情感释放进写意化的笔墨结构之中。

图片

任建国 秋之风 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图片

任建国 风行图 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图片

任建国 秋月河风 45×76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秋之风》展现了翻腾回旋的行笔,山石云烟的形象被解析为狂洒的笔势和水墨的畅意挥洒,风劲疾的抽象感营造了画意中的气象磅礴。同样的语法在《烟雨寒林》《风行图》《南山秋居》和《风劲秋早》等作品中通过放笔直取的笔墨表现方式展现了形式的运动轨迹。石涛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是中国画摆脱程式窠臼的画论表达,他的《万点恶墨》激发了任建国在《晨风早》中更进一步脱离山水形象进入混沌秩序的抽象实验,这可能是目前为止任建国在抽象语言中走得最远的一件作品,他“创仿”的对话精神向石涛致意,并在画面中留下了令点线面翻滚的形式轨迹,在万物创生的有无之辨中寻找含道与味象之间的感觉。任建国领悟了山水之精髓在象外,在动,在势,在气象,《西水寒》充分发挥了这种取势之法,通过行笔的狂草表现抓取山水筋脉,也通过风的笔墨转换方式组构了画面的间架结构。《阳朔渔兴》《夏水寻诗》《二月寒河》和《西风漓江早》等作品都在化形象为抽象,寓精神于表现的笔墨中诠释了“势之形格无定质”的万物流转之道。“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精神旨趣不仅是任建国抽象表现型水墨的精神标语,同时也是云海听风版的桃源意象的笔墨元气。

图片

任建国 西风漓江早 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图片

任建国 阳朔渔兴 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图片

任建国 雨谷夏山 45×76cm 纸本水墨 2019年

艺术家介绍:

图片

任建国,1957 年 2 月生于北京,著名画家和收藏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