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就医最怕排队长、“走迷宫”,呼吁医院开展适老化改造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11-15 12:02

家有老人,医院是常要光顾的地方。

但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就医是需要跨过重重关卡的难题:需要在手机上操作预约挂号、报到手续;需要穿过“迷宫”一般的通道走廊;需要找到分散各处的各类检查科室;需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等待、排队、叫号……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南方都市报发起老年人就诊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44.72%)受访者表示,其就诊的医院没有专门设置老年人窗口;超九成老年人建议医院设置显眼的专属地标,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就诊线路。

老人看病,究竟难在哪儿?现有的就医流程中,有哪些适老化改造的空间?11月10日,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老龄办指导下,南都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蓝马甲对此进行了调研,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界专家等进行座谈,深入了解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情况,寻找广州市各大医疗机构的“护老宝典”,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时代。

图片

调研

排队长、各处跑让老年人身心俱疲 

医院纷纷设置“老年医学科”

广东是人口大省,老年人群体也相当庞大。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21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6.1%。截至2023年9月,广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6.09万人,占比12.61%,65岁以上老年人145.73万人,占比8.50%。这也意味着,广州常住人口中每10个就有1个是老年人。

调研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诊室、检查室的位置分散”是导致患者就医身心俱疲的重要因素之一(75.57%),该因素仅次于“各环节排队时间长”。

图片

对此,设置综合性的“老年医学科”,是各医院改进老年人就医体验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透露,目前广州市55%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都设立了老年医学科。

老年医学科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广医口腔”)越秀院区二楼的老年口腔科,调研组了解到,这里的诊疗区囊括了根管治疗区、牙套修复区、拔牙区等,老人有不同的牙齿问题时,也不用辗转楼上楼下不同专科,在这里可以“一站式”搞掂。

广医口腔副院长张清彬介绍,该院老年患者的占比在近十年来一直维持在8%至9%,今年门诊量预计在60万左右,其中老年患者占比9%,约为5.4万人。该院老年口腔科于今年8月成立,专对老年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口腔专科医院,牙齿的不同治疗都由不同专科进行,但在老年口腔科,可以一站式进行拔牙、镶牙、洗牙、补牙、根管治疗等服务,同时,在老年人的咨询、引导、缴费以及全身健康监护等问题上,都有专人给予帮助”。

图片

“‘一站式’服务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就医的痛点”,参与调研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表示,带家里老人看病目前确实需要全程陪同,如果医院里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岗位、老年科,子女对老人看病就更放心了,有可能做到只接送、不用全程陪同,也为陪同子女减轻了负担。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何文也参与了调研,还带来了中山一院适老化改造的经验,他表示,一站式服务的确是老年人非常需要的,在中山一院的老年科,心血管病、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等老年常见病可以在一个科室看诊、开药,不用再跑多个专科。另外,一些综合评估服务、综合护理服务也是老年患者急需的,比如,老人的记忆障碍、焦虑评估,可以在老年科门诊进行,“综合解决医、护、药的问题,同时做一些老人的健康教育”。 

图片

调研

怎样让老年人在医院不迷路?

医院需要老年人专属地标

科室众多、结构复杂的大型医院,对很多人来说就像“迷宫”,要靠各种指示牌、地贴来做指引,对老年人来说,这种路线引导尤为重要。

调研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虽然超半数(58.7%)受访者表示,可以根据医院的路线引导去到想去的位置,但仍有超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医院应设置显眼的老年人专属地标,以便老年人更清晰地了解医院的线路。

怎样能让路线指示更显眼、更适老?在广医口腔老年口腔科,调研组看到,贴在地上、挂在走道上方的指引标识使用了更大、更显眼的字体,对卫生间的指引牌也挂在了走廊中显眼位置,而不是只挂在卫生间门口。

“很少能看到科室、卫生间的指示牌这么清晰、妥帖的”,参与调研的广东蓝马甲项目负责人徐艳说,一站式就医也极大方便了老年人。张清彬表示,下一步医院还将引入专门服务老年人的智能导诊机器人,加大对老年人的科普引导。

图片


调研

遇问题时老年人首选求助人工服务

数字时代,医院的信息化水平都在提高,但调研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医院遇到问题时,人工服务仍是绝大多数(68.94%)受访老人的首选;在就医流程改进方面,最多人(85.71%)希望医院投入更多人力资源对老年人进行线下帮助,如帮助老年人使用自助机、手把手教学使用手机挂号等等。

在广医口腔,调研组了解到,老年口腔科设置了专职的护士负责接待咨询,同时,前台护士也兼顾着记录老年人基础病的工作。此外,为方便老年人现场挂号,广医口腔预留了约5%的号源给现场挂号者。

老年口腔科护长林培思介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医院还提供了轮椅服务,当老年患者需要做检查的时候,会有人进行一对一的陪同,将老年患者护送到相应的诊室并接回来。

调研组还注意到,广医口腔二楼的北端出入口处与街道上的天桥相连,且未设置任何台阶,通过天桥可以直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我们制定了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如果老年人在治疗中发生突发情况,能够立即启动预案,保证他们的综合救治”,张清彬表示。

老年口腔科主任鲍喆煊介绍,与私立口腔医院相比,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会接诊更多的有复杂疾病史、口腔护理需要特殊仪器或需别人协助的老年患者,“为老年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会特别关注老人的安全,注重让老人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调动不同亚专科医护人员为老人服务”。

图片

背景

广州已出台方案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近年来,广州市老年人口系数逐年上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群数量逐年上涨,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精神,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日常就医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2021年广州制定实施了《关于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工作方案》,为老年人日常就医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为建设健康广州提供有力支撑。

该《方案》主要聚焦老年人在医疗机构就医就诊的四个方面,提出了16项措施,着力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包括建设老年友善文化、完善老年友善管理、提升老年友善服务、改善老年友善环境。

据广州市卫健委介绍,广州市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5%。

图片

建议

助老行动走进医院、社区

帮助开展适老化改造

数字化时代“公益助老”,为什么做?怎么做?广东蓝马甲项目负责人徐艳介绍了蚂蚁集团“蓝马甲”助老行动的开展缘由与成效。

“‘蓝马甲’起始于一个客服电话”,徐艳回忆,三年前,一位老年朋友向支付宝客服致电说,找不到手机上的支付宝入口了,客服人员指引老人“先把手机退回桌面”。过了十几秒,老人回答说“我回到我家的桌子旁边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这次沟通,成为了内部的经典教学案例,被反复拿出来讨论,并促成了一项专门的助老服务——蓝马甲“暖洋洋热线”,这条热线有专人接听65岁以上老人的电话,用老年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也是同一年,蚂蚁集团的内网上,一位员工发帖,说在书店里找不到一本帮助家里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书。这个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上万人点赞关注回复,上百个建议被提出来热烈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马甲公益行动于2020年9月启动,和合作伙伴一起,走进老年群体,走进社区,提供面对面的防骗讲座,开设手把手的老年课堂,告诉他们,“手机不会用,安全防诈骗,就找蓝马甲”。

过去三年,蓝马甲公益行动联合100多个合作方、4万多名志愿者,走过了100多个城市,落地了4.5万场次活动,线下服务超过135万人次老人。徐艳表示,今年希望携手医院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线上线下的建设与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打造老年人友好社区。

图片


建议

医院服务老人可进社区、用好短视频

广州市政协委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建议,医院可以组织高校学生,开展更多进社区的志愿服务,帮助学生了解临床需求的同时,也能帮助更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同时,医院中针对轮椅老人的无障碍设施也可以做得更加完善。

图片

徐嵩提出,老年人对于视频或直播的形式接受度高,如果医疗知识、健康理念、就诊指引等内容可以以视频的形式送到老年人面前,是一种很好的宣教渠道,“视频是个‘双刃剑’,一方面老人容易被骗,但另一方面,利用好了是非常有用的”。

郑子殷也表示,对公立三甲口腔医院来说,利用好短视频对老年人群的吸引力、做更专业的科普宣教非常重要,“现在互联网上博眼球的、不正确的信息太多了,专业医院要考虑怎么把这个阵地‘夺’回来,让输出更精准,让老年患者能够‘信息无障碍’。”

徐嵩表示,她此前一直关注养老相关问题,比如“老漂族”如何享受户籍人口的老年优待办法,社区老人怎样了解身边的各种养老服务,还曾建议每个社区都建立“养老明白人”岗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适老化的各类服务一定是大家特别需要的,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将继续关注、调研这类问题。”

 


策划:尹来 王道斌

统筹:杨丽云 程安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杨晓彤 实习生 吴长蕊 石青岚

摄影:南都记者 李孟麟 实习生 李新亮

制图:叶可可 张许君 

编辑:杨丽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