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点赞榜”是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榜单由媒体独立发起,遴选民生实事优秀案例。“征集令”发布以来,南方都市报收到了来自中山各镇街及部门报名的不同案例。目前,报名征集仍在继续,11月25日截止,欢迎继续报名!
案例名称:全面深化“人民法官下村居”,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司法需求
参评单位: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报理由: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通人民法官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山法院将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下村居”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护航乡村振兴,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中山实践活动的特色工作,以精准的服务满足群众更高的司法需求。
法官日常都是“坐堂办案”,为了打通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山市委政法委和市中级法院联合出台《中山市开展“人民法官下村居”活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289位法官下沉286个村居,实现挂点联络全覆盖,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参与村居综合治理、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指导人民调解等十项职责,努力实现 “小矛盾不出村居,一般矛盾不出镇街”的目标。活动开展以来,两级法院法官深入村居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讲、诉讼指引等活动636次,服务群众近万人次。
根据《实施意见》,在中山市委政法委协调指导下,整合全市各部门基层社会治理和法律服务力量,组织全市法院审判资源,建立“法官定点联系村居”工作机制,“法官定点联系村居”联络员工作制度,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全部社区村居做到法官个人信息上墙、联系方式上墙、工作职责上墙,充分利用联络员熟悉村居当地社情民意,贴近群众生活,协助法官开展各项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性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法官下村居活动中,中山市中级法院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了马锡五“一切为了人民、注重调查研究、方便群众诉讼、就地解决纠纷”的司法理念,按照“一个工作目标、五项工作原则、二十五个具体举措”的部署,在全市7个中心法庭成立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站。活动开展以来,诉源治理持续向好,今年1-10月,全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2446件,民事一审立案58676件,同比下降12.17%。
围绕今年全市的重点工作,中山法院立足职能破解基层难题,加大涉“工改”“治水”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对类型化案件进行规范指导。比如在火炬开发区窈窕村土地房屋租赁纠纷案中,挂点法官通过司法建议,推动村委在“工改”征地过程中完善审批手续及保护村民权益;在涉三乡低效工业园改造的土地租赁纠纷中,诉前调解让被告主动拆除1150平方米违建厂房,促使当地类似租户主动履行义务,达到了“调解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从体制机制上来看,中山法院打造 “1+3+5+N”服务模式,即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五化”建设1大工程,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讲师团”“法律进校园讲师团”3个法官宣讲团,依托“法律六进”“民法典普法基层行” “调解超市”“同心网”“庭所共建”5个平台,持续推进“离前一课”“父母课堂”、法官流动站、家事暖心阁、无讼社区创建等“国优”“省优”特色项目,不断提升“法官入村、为民解忧”的能力水平。目前,中山法院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标杆工程:坦洲法庭开展为镇村居民开展“夜间调解”,全天候化解基层矛盾;黄圃法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获评全省“先锋杯”服务群众项目二等奖;中山市中级法院“调解超市”被选定为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示范点,获评全省法院惠民司法改革重点培育项目,诉前调解经验被最高法院推广。
编辑:吕靖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关注:中山市民点赞礼暨深中融合报告发布
来给中山民生事业点赞!案例火热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