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半小时生活圈”!这项采风活动在深中两城同步开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5-07-01 20:43

7月1日,在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之际,“深中一周年・见证新飞跃”主题采风活动启动,70余名央媒、省媒记者及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名人组成采风团,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走进深中通道,走访深圳市、中山市重点文旅项目、“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企业等,一同见证“半小时生活圈”对两地产业、文旅的催化作用。 

图片

“超级大脑”守护深中通道安全智慧运行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通车首日车流就达到了12.5辆次,2025年5月1日车流量纪录刷新达18.16万车次。通车满一周年深中通道车流量超3155万车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超大车流考验之下,深中通道何以实现安全、顺畅、舒适、智慧的运行?7月1日上午,采风团来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网调度中心一探究竟。

走进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网调度中心,巨大的屏幕分格显示着深中通道多个路段的实时交通状况,这里相当于深中通道的“超级大脑”。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深中通道数字孪生平台,带领采风团成员从无人机的视角俯瞰深中通道。据介绍,该平台通过精准的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以1:1的比率高度还原了深中通道的桥、岛、隧水下互通。在漫游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桥面的实时车辆,了解到深中通道的车流情况。

图片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网调度中心。

据了解,深中通道全线设置800多个摄像头,几乎覆盖了每一段路。这些摄像头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能自动发现97%以上的异常情况,比如有车停在路中间、有东西掉落等。此外,全域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事件分析系统、AI道路分析系统等像给通道装上了看不见的“慧眼”,编织了一张信息网,能快速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在海底隧道里,有一套强大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消防、通信等,时刻守护着通行安全。

当车流实在太大时,交管部门会实行交通管制措施:比如远端导流——提前引导一些车绕开最堵的地方;滴水式放行——像控制水龙头滴水一样,一小批一小批地放车进入关键路段,如海底隧道、深中大桥,而不是一下子全涌进去,以此来避免车辆长时间堵在海底隧道和海上长桥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将于年内向游客开放

在参观完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后,采风团来到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风团在讲解员引导下,打卡多个互动展区。

南都记者了解到,日前广东交通集团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举行投资开发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动西人工岛从“海上工程奇迹”向“综合地标”转型。这座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形如“鲲鹏”的人工岛,其核心项目——超20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江通道科普基地将于年内开放。

西人工岛面积约为13.7万平方米,形如海中鲲鹏。科普基地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主题为“中国交通跨海工程技术发展”。展项融合我国桥梁及海底隧道发展历史、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历程、深中通道创新成果等,同时突破传统模式的数字化体验场景,依托桥梁工程本身的科技含量,构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让游客从观光式场景“穿越”至深中通道建设过程。

图片

西人工岛。

展厅还打造互动绘画、AI风格拍照、知识问答等多套互动场景,设置互动式展陈、模拟驾驶、桥梁结构实验等环节,激发青少年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户外还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钢壳试验段及多个工程实物构件,让“历史可触摸”,在寓教于乐中,让人亲身感受超级工程背后的硬实力。

自媒体眼里的深中通道:不仅是旅游流量入口,更是产业协同引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深圳,感觉车流、人流包括管理都有了更好的发展。”广州自媒体@女飞手影子林表示,第一次在深圳通道通车时作为自媒体团参观,“我认为未来这里发展旅游的话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佛山自媒体博主@敏锐观察则选择从深中通道带给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竞争和合作的角度进行观察,“感谢中山提供的机会让我来到深中通道,这次西人工岛的体验让我为中国基建感到自豪。对于深中通道带动经济发展方面,我认为未来中山可以加强与顺德的合作,共同承接深中通道带来的产业外溢效应,协同发展跨境电商等产业”。

采写:南都记者刘贤沛 黄敬奎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