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商业传奇落幕。
当地时间11月2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查理·芒格在美国逝世,享年99岁,原本一个多月后,他就将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在公布其离世消息的公告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向其挚友致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
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了芒格的中国情缘:生前,他一直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壮大保持着积极的态度;身后,他为所有依旧满怀好奇的中国读书人留下了一条业已被证明的道路——通过学习与自身修养的提升,来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功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理想,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
查理·芒格。
“我始终对中国人有一种好感”
芒格生前曾直言:“我始终对中国人有一种好感。”
他“对中国人的好感”毫不作伪。2010年,他在西科金融股东会问答上两次说出这句话,回忆起年少时曾去的一家中餐馆。
“为了追寻儿时的美好回忆,这次参加伯克希尔股东会,我特意开车路过King Fong中餐馆,它还在那呢。”芒格说。
历史悠久、屹立不倒的中餐馆,在芒格口中成为“中国人百折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在芒格口中,吉光片羽般时时闪现,“我对中国人有好感,因为我的这种想法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很相似。我相信,追求智慧是道义之所在。”
芒格、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到访中国。
2010年9月27日下午3点半,巴菲特和芒格乘坐专机降落深圳宝安机场。当天,他们参观了比亚迪位于深圳的总部公司和生产工厂。虽然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向比亚迪投资了2.3亿美元,收购其10%的股份,但这还是芒格第一次来到这家广东车企。
工厂里,三人乘坐着绿色的导游小车,衣着都很简便。巴菲特穿着一件颜色艳丽的紫色Polo衫,上印着车企的标志,芒格则还是一身低调的白衬衫,敞着领口。
在这家广东车企的官网上,至今保留着一张2010年时拍摄的照片,巴菲特、芒格和比尔·盖茨站在这家公司一辆当时最新款的汽车旁,竖起大拇指,笑容满面。在他们背后的大屏幕上,写着:“Build Your Dream”。
查理·芒格(左二)与沃伦·巴菲特(右二)在一辆中国汽车旁竖大拇指。
当时全程追踪三人访华行程的媒体形容道,巴菲特和芒格都是“老顽童”性格,一路上“不时逗嘴皮子”。在和车企员工对话时,芒格将向自己的提问“推”给巴菲特:“你不是‘股神’吗?还是你回答好了!”
芒格也很清楚中国人对自己的关注。201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发布,在中国引起一波热议,在随后的每日期刊股东会上,芒格又提到这件事,“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中国人对我们这两个有钱的老头评价很高,我们感觉很好。”
在他口中,喜欢自己的人大多都是中国或印度的“书呆子”,热衷于提升自我。他喜欢中国人身上的竞争性,也鼓励中国年轻人要保持竞争力,尽力而为。在访谈中,他曾笑说:“我们把中国母亲叫做‘虎妈’,因为她们总是推动着小孩去学钢琴,拿到所有课程的A等成绩等等。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不会停止这样做,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力量。我喜欢中国人的这种竞争性。”
芒格确实有许多俏皮话。99年漫长人生的体悟,被他融入看似玩笑的感叹中,人类的代际传承是他所说的“旗帜”,家庭、祖先、后代,是让人们不致成为“无根之浮萍”的基础。
“我非常认同孝道。”2017年,在回答股东关于中国儒家思想的问题时,芒格戏称道,“尊老敬老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尊重像我们这样有钱的老头。”
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广东机遇”
芒格基金的合伙人曾提到,一次,芒格邻座一位漂亮的女士坚持让他用一个词来总结他的成功,芒格说是“理性”。巴菲特将芒格的这项特质称作“两分钟效应”,认为芒格能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
芒格一直对中国市场评价积极。2019年,当被问到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除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外最推荐的公司时,芒格回答称,“在美国,我会选择开市客(Costco)。在美国之外,购买中国最强的公司就行了”。
在他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公开访谈中,也极力称赞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前景无量,“中国的头部企业更强大、更优秀,而且它们的估值要便宜得多,因此,我自然愿意在芒格投资组合中纳入一定中国风险资产”。
查理·芒格。
芒格如此说,也如此做了。他曾对多家中国公司进行投资,包括阿里巴巴、中国石油和比亚迪等企业。
到访比亚迪,是芒格中国行的重要一程。对这家广东车企的投资,数年来更为同行们津津乐道。
为了最快速地让巴菲特的目光转到这笔投资上,芒格曾给巴菲特打过三次电话。巴菲特曾亲述:“我一开始没有马上采取行动,他就打电话来说,如果你不投,就错过第二个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了,我不为所动;他又打电话来,说,你不投就错过第二个爱迪生了,我还是不为所动;第三次他打电话来,说,你再不投就错过第二个比尔·盖茨啦,我一听立马就投了。”
在芒格口中,中国人是“务实的”“做事的效率很高”。他力荐的那家广东车企便是中国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预示着中国早已“不再局限于通过廉价商品抢占市场份额,而是通过产品质量来占领市场”。
中国一路走来的发展史,芒格仔细研究。谈到中国的未来,他从不泛泛。他称赞中国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了解中国人“攒钱”的习惯,评价中国的崛起靠的是“自力更生”。
在今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芒格鼓励世界“与中国友好相处,并与中国进行大量自由贸易,这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11月29日,在芒格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比亚迪向其致最后的悼词:2008年,我们有幸得到他的认可,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这是公司首次获得国际顶级投资机构的认可,为我们始终坚守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我们对芒格先生致以最深的敬意,他的智识和精神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投资界的伯牙与子期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巴菲特对其挚友致词。
“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投资天才、军人……查理·芒格的一生可谓是“斜杠人生”。
芒格于1924年出生在美国奥马哈,和巴菲特是老乡。“我第一次接触巴菲特一家就是因为当时我在他们家的杂货店打工。”
17岁时,芒格刚考上大学,没过多久就因二战被征召入伍。入伍时正值天寒地冻,每每结束训练后筋疲力尽地躺在寒气逼人的帐篷里时,他总是梦想着“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退伍后,芒格进入哈佛法学院读书,于1948年毕业,成为一名律师。在从业过程中,芒格并不满足于只赚取律师费,于是他开始投资股市和房地产。
1959年,35岁的芒格遇到了29岁的巴菲特,两人一见如故。刚认识的时候,巴菲特几乎每天都和芒格通电话,有时候还“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两人还经常写信,最长的一封信写了足足有9页纸。巴菲特还专程坐飞机去看望芒格。
年轻时的查理·芒格(左)与沃伦·巴菲特(右)。
1978年起,芒格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陪伴公司经历45个风雨年头。
在二人合作期间,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投资案例,先后购买了联合棉花商店、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喜诗糖果公司、威斯科金融公司、《布法罗新闻晚报》,并创立新美国基金。这些投资决定奠定了伯克希尔公司早期的辉煌。
巴菲特曾坦言:“是查理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沃伦·巴菲特(左)和查理·芒格(右)。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句话用在芒格身上恰如其分。据福布斯今年数据,截至11月28日,芒格的身家为26亿美元。但大多时候,他总是做光环背后的那个人。
在公司年会上,站在聚光灯下的巴菲特讲完话后,芒格往往一动不动、面无表情地说“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这句话已然成为他的经典发言。然而,当芒格有话要说时,其言辞锋利、一语中的。
影响无数中国人
“巨人陨落。”国内价值投资的知名大佬但斌发文悼念芒格。他提到,“芒格先生智趣幽默的回答,对投资的深刻理解与洞见,处处透露着世人难以企及的智慧与洞察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斌发文悼念芒格。
被网友称为“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去年4月30日股东大会后同桌吃的晚饭,那么好的状态,想着100岁应该大概率了,真不知道能说啥。”
前海开源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29日上午在社交媒体发起了纪念投资大师芒格的专题直播。杨德龙在直播中表示,过去8年他5次到美国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人的智慧令其印象深刻,每次股东大会上芒格的补充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两位的理念也让价值投资在A股开花结果。
“他的智慧是我们一生学不尽的财富,而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践行他的智慧。”杨德龙说。
芒格逝世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收录其人生智慧的著作《穷查理宝典》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穷查理宝典》的书名来自其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正是印在百元美钞上的美国“国父”。
“芒格可以说是‘商才士魂’的最好典范。”此书序言作者提到,芒格更接近于他理解的中国传统士大夫,“芒格本质上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一个学者”。在他看来,芒格阅读广泛,知识渊博,真正关注的是自身道德的修养与对社会的终极关怀。
“与孔子一样,查理的价值系统内渗而外,倡导通过自身的修行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从而帮助他人。”序言作者如是评价道。
晚年时候的芒格时常引用一句话来结束自己的演讲:“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如今,这柄剑正待下一位舞剑人。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见习记者 肖玥
编辑:梁子珊,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股神”老搭档查理·芒格去世
即时看天下
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