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 PARK”这个名字在东莞刷屏,引起轰动。C PARK是谁?作为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三期案名,C PARK定位“永不落幕的都市潮圣地”,致力于打造成为湾区年轻人潮流消费目的地,不久后将正式C位出道。在商业项目众多的东莞,业界“新人”C PARK为何能够成功出圈?
打开东莞地图可以看到,在这片2460平方公里热土上,分布着数十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上百个繁华商圈,上千条商贸步行街。它们有的或在历史洪流中走向衰败,有的或乘时代之风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走过数十年风雨历程,东莞商业经历了从莞城运河两岸,到东城、万江商圈,再到南城鸿福路的发展变迁。东莞人的消费习惯也从一开始的“上东莞”,后来的“下镇街”,演变成现在的“去市区”。
如今,东莞商业的发展格局,随着鸿福路商圈的强势崛起,已被彻底改写。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市民服务中心三期C PARK这一精品项目面市后,再添一员“大将”的鸿福路商圈,将再上发展新台阶,东莞商业还将续写新的传奇。
从“上东莞”到“去市区”
东莞商业格局被改写
从东莞城市原点西城楼眺望远方,东莞运河宛如一条巨大的“绿色翠带”缠绕在莞城腰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运河东西两岸,琳琅满目的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往穿梭的车辆,成为这条“翠带”最为独特的点缀。
发展到90年代,由西正路、振华路、向阳路、东正路一带构成的莞城商圈,成为东莞商业发源地,也是当时东莞的商业中心。那时候的东莞人,无论家住在哪个镇街,每逢节假日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上东莞”。
“朝东方,晚华大”。早上在东方酒店喝早茶,晚上到华侨大酒店旋转餐厅吃晚饭,这是很多东莞人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当时,与东莞几乎可以画上等号的莞城,不仅有东莞最早一批市政文化设施,还有东莞最大的国有百货零售企业运河商场、东莞首家四星级酒店华侨大酒店、东莞第一高楼东信酒店,以及东莞第一家沃尔玛、第一家麦当劳都坐落于此,“老大哥”的地位不可撼动。
20世纪90年代,运河商场是东莞最大的国有百货零售企业。 图片来源:“文化莞城”公众号
沃尔玛莞城东湖店总经理刘鹏飞,多年后回忆起开业时的盛况仍十分激动:商场门前左右两侧的停车场,密密麻麻停满了摩托车,樟木头、虎门的顾客都会专程赶来。现场人山人海,热闹得像过年。
但这种盛况并没有持续太久。进入新世纪,东莞提出“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城市发展战略后,东莞的行政中心随之转移,周边镇街商业也开始强势崛起。以华南MALL、第一国际、地王广场、世博广场为代表的地标项目,成为了东莞第一批商业综合体。尤其是2003年华南MALL的面市,拉开了东莞进入购物中心时代的新序幕。
然而,当时的人们,要购买奢侈品等高端品牌,还是会舍近求远专程跑到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2010年,东莞东城政府提出“要将东城打造成为东莞中央商贸区,打造属于东莞自己的天河商圈,彻底解决东莞高端购物消费严重外流的问题”,并相继投入80亿元对东城进行三旧改造,对东城进行全面的城市升级,按照国际级标准建设商贸中心区。几年过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城商圈发展成为了当时东莞城区最为核心的商圈。
与此同时,2014年左右,随着万达广场、凯德广场等全国旗舰商业品牌不断入驻,莱蒙商业中心、星河城、盈锋家居广场、东方威尼斯广场、金月湾广场等商业项目也先后建成营业,东莞的商业地产发展进入繁盛期。
金月湾广场。图片来源:“东莞东城”公众号
市民陈先生还记得,当时东城商圈一大型综合体开业,现场挤得像春运期间的火车站,水泄不通。后来他听人说,当天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营业额超1500万元,相当于每个进场的人都花了50块钱,这在当时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他笑称自己当时也是想来看看这个商场究竟有多“巴闭”(粤语“厉害”的意思),去到现场果然也被震撼到了。
很快,一个个消费商圈开始在东莞各个镇街出现,如万江商圈、南城商圈、厚街商圈、虎门商圈、长安商圈等等,快速扩大生长。这时的东莞人,“上东莞”的热情开始慢慢消退,“下镇街”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2016年,东莞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南城行政文化中心和南城国际商务区被确定为“城市主中心”。此举奠定南城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彻底结束了东莞“无中心”的局面。而在东莞发展重心转移后,南城的商业也跟着片区建设进度超速发展。
近年来,得益于南城与东城两个片区资源聚集以及轨道交通的加持,南城鸿福路商圈成为了东莞中心城区商业集中度最高、商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商圈。区区数平方公里范围内,便聚集了海德汇一城、民盈·国贸城、市民服务中心鸿福食集、莞香印巷等商业综合体,是东莞高品质商业聚集区。
此时,“上东莞”早已不再是东莞人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去市区”,去鸿福路等繁华商圈。市民杨女士是一名90后,虽然家住厚街,但她每周末都会跟朋友到鸿福路商圈逛街。“这里有盲盒手办等潮玩,有众多首店、旗舰品牌,有咖啡一条街,不仅好逛还好吃,逛累了还可以到市民服务中心的下沉广场听歌散步,到莞香印巷的开放式空间打卡拍照,这种‘早C晚A’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完完全全戳中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心巴’(网络热词,指代心动的意思)”。
东莞鸿福路商圈内人流如织。
东莞迎“热”而上
剑指“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东莞商圈进化背后,归根结底是这座城市的能级提升,进而推动消费升级。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东莞城区总人口达到1082.44万,成功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成为国内首个“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地级市。这也是东莞成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以后的又一次跃升。
而此次成功“晋升”的城市,如武汉、重庆、成都、深圳等,都是近年来人口大量涌入的“明星城市”,东莞也不例外。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平台数据,今年以来,东莞连续多次霸榜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名,越来越多人被东莞吸引,将这里视为工作和生活的理想归宿。
今年以来,东莞连续多次霸榜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名。图片来源:“东莞发布”公众号
由百度地图慧眼、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共同编写并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城市活力报告》中,东莞更是入围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活力前十名,并以58.843的生活活力指数登上生活活力排行榜榜首。而生活活力指数主要由生活出行活跃指数、夜生活指数、生活品牌发展指数等关键指标构成。换言之,东莞的消费力、商业投资信心,均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8月,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排行榜》也显示,东莞消费活力排在全国第20位,成功跻身全国消费热城的行列。
东莞“消费热”从何而来?从根源上看,作为全省消费大市,东莞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
2022年11月,《东莞市加快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美誉度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恢复接触性消费、聚集性消费、群体性消费。同时,积极发展街区经济、夜市经济、首店经济,让消费火起来、旺起来。
今年10月30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更是强调“把促消费工作做到消费者心里”。会议还提出,要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莞消费,要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商圈氛围,推动商圈更加兴旺。
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东莞围绕夜间经济、街区经济、市集经济、品牌经济、商圈(步行街)消费等主题精准发力,频频“造节”促消费。
今年以来,东莞持续推出“火柴盒”音乐节、松山湖开发者节,以及“乐购东莞”金秋汽车消费节、潮玩啤酒节、品牌消费节等线下促消费活动,以节造市,拉动消费,引导消费新热点,东莞消费市场开始加速回暖。
“火柴盒”音乐节现场人气爆棚。图片来源:“东莞发布”公众号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其中在“提升消费载体空间”方面明确提出,支持东莞等6市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谋划一批地方特色消费中心;指导各地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步行街(商圈),着力挖掘提升文化内涵,支持商旅文娱体等多业态融合消费集聚区建设。
从东莞到全省,“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反复被提及,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预见,下来东莞必将全力提升消费载体空间,着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而城市商圈作为线下消费的主要场所,毫无疑问将在促进消费升级、构建商业发展新格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夜色降临,东莞鸿福路商圈霓虹璀璨,车流不息。
打造永不落幕的都市潮圣地
“四翼齐飞”助推潮流消费热潮
如果问,当下东莞哪个商圈能担此重任,率先挑起大梁,鸿福路商圈一定是不二之选。
2021年11月,广东省商务厅公布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名单,东莞鸿福路商圈成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名单。一同上榜的,还有广州市天河路商圈、永庆坊、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等知名商圈。
当然,鸿福路商圈也并非毫无短板。作为东莞商业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的商圈,鸿福路商圈以大而全,面向全龄客群的购物中心为主,存在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缺乏新潮且具有特色的商业项目。
此前,关于东莞商圈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合富辉煌高级分析师李兴旺就曾表示,东莞商圈是一个迁移的过程,以前是以东莞东城为核心,现在转移到了南城鸿福路这一带。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商业冷清的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商业体之间同质化严重,互补性不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李兴旺说道。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莞商业发展仍存在一定隐忧。从目前来看,东莞在大品牌青睐、创新氛围、消费潜力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相对广深仍旧存在弱势,能否在短期内补强上述短板,影响着东莞经济内生动力的培育。而陶锋指出的问题,对于鸿福路商圈来说也同样适用。
在洞察到这一现象后,东实集团全资一级子公司——东莞市东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鸿福路商圈相继打造了莞香印巷、鸿福食集以及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三期项目C PARK,以及具有商业内容的东实停车楼四个不同类型的商业项目,成功在竞争激烈的东莞商业市场开辟出一片新蓝海。
东实商业城心四项目。制图:林泳希
以莞香印巷项目为例,该项目不同于大型商业盒子、街区等多元业态,而是从更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小而美”的商业形态切入,通过引进多个新锐夜经济潮流品牌,集结东莞本土极具影响力及独具特色的创新品牌,恰好填补了片区公园式商业的缺口,引领区域品质消费升级。
未来,市民服务中心一带的三个项目,还可通过立体慢行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生活场景自如切换,轻松实现10分钟休闲消费文化生活圈,做东莞市民的潮流生活“好搭子”。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近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三期案名正式确定,“C PARK”从全城征集的1303个案名中脱颖而出。透过“C PARK”名字的寓意,我们不难窥见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三期未来的模样。
据介绍,“C”是潮流“潮”的拼音首字母,点题市民服务中心三期的项目定位——永不落幕的都市潮圣地。C也代表着City(城市)、Center(中心)和Citizen(市民),寓意市民服务中心三期项目坐落于城市的行政中心区和商业中心区,将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潮流生活。而“PARK” 则表示该项目立体公园式的购物中心,将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休闲消费空间体验。
C PARK效果图。
如何打造“永不落幕的都市潮圣地”?首先,在项目规划上,C PARK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主持方案设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兼具公共性、地标性、文化性、趣味性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在空间打造上,C PARK将打造出多级退台的立体空中花园空间,通过庭院、街区、形体的相互交错,营造层次丰富的商业空间体验,打造复合化功能及多元化业态的新一代潮流聚集地。项目还规划了数字天幕、乐活街巷、演艺广场等丰富体验空间,将美学设计与创新功能融汇一体。
C PARK效果图。
在业态规划上,C PARK将重点聚焦夜经济、品质社交、潮流零售、潮流娱乐等业态,设置潮流实验室、午后会客厅、微醺巷子、城市封面、浪漫花园等主题内容,打造丰富多彩的国际化零售与餐饮体验,做足潮流娱乐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同时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美食社交需求,通过重构东莞城市潮流概念,夯实C PARK在东莞潮流的引领地位。
值得期待的是,12月6日下午,C PARK将举行招商品牌发布会,邀请各大品牌商户前来参与。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随着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三期C PARK的招商、面市,东实商管四大项目将助力鸿福路商圈加速炼成技能拉满的“六边形战士”(网络流行语,指代能力全面的意思),同时“四翼齐飞”助力东莞建设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C PARK效果图。
文/黄慧萍
编辑:黄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