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电影《傍晚向日葵》在北京举办首映发布会,该片由90后新锐导演李旭执导、娜仁花主演,于11月30日登陆全国院线。发布会当天,导演李旭,主演娜仁花,编剧刘一兵、姚婉莉,摄影指导金贵荣,美术指导曹久平、于树耀,剪辑指导周新霞,造型指导佟华苗,作曲郭好为,声音指导刘晓飞以及该片的总制片人李锦云,总监制李兴国现身。
发布会上,一众主创向观众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现场有观众表示,质朴的电影语言却展现出对生死观的深刻哲思,不得不佩服这位90后导演的胆量。
主创与观众交流
直面黑暗追逐阳光 90后导演获主创盛赞
“傍晚向日葵”是电影的片名,也是该片的主题。导演李旭表示,傍晚代表着一种人生的至暗时刻,女主人公或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自己的困境,但是在这种黑暗和深渊来临时,人们是否愿意像向日葵一样去追着阳光跑,身处黑暗之中是否还愿意直面困境,在困境中是否愿意乐观地活着,这是影片想传递出来的思想。不需要外化的情节和冲突,不需要刻意的美术设计,尽可能把影片里所有外在、具象化的东西都抽空,那么能填满影片的就只有女主人公的内心。
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外部的强烈戏剧冲突,整体节奏也非常舒缓,却能让观众的心绪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迁而不断起伏波动,思考着生死的意义与价值,这都有赖于李旭的“抽空”手法。
电影《傍晚向日葵》是李旭的导演处女作,但李旭对自己的要求和表现却完全不输成熟导演。主演娜仁花曾将其形容为一位“大胆”的导演,第一次拍电影就敢大胆触碰这样的题材,第一次拍电影就大胆地采用类似“独角戏”的设置,而这些都让娜仁花有了全新的表演体验。
质朴电影语言直击人心 影片被各界嘉宾力荐
电影《傍晚向日葵》在首映当天获得了来自文艺界众多专家的肯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表示,该片走入了人的内心世界,在如今的电影市场非常缺乏,给当下的电影提供了很多思考;著名画家、联合国UNNGO国际电视台总裁、中国国际卫星传媒集团和港澳国际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冉多文称赞,“《傍晚向日葵》能够展现出一种向往,娜仁花老师给我们带向了一个阳光的向日葵。作为一个文艺片,我确实从感动到沉重。”
李旭
许多知名电影人也表达了对该片的喜爱。著名编剧、视协编剧委员会会长王海平赞赏了李旭作为青年导演的才气和创新思维,并表示《傍晚向日葵》直击人心,在李旭的电影里看到了春的盎然,春的灿烂。尤小刚导演用“纯粹”二字形容电影,“坐在这看电影的人被整个电影的兴奋节奏、视听语言的表达和它所叙述的故事,特别是人物的表演,都搞得很纯粹。”
张蠡导演表示,在这么喧嚣的时代突然有一部这样的电影非常难得,向死而生这个主题让自己非常有代入感;黄军导演感叹,“这个片子我能体会到的是一种深深的禅意,生命的无常和生机,人的执着和放下”;李继贤导演表示,这是一部极具电影感的电影,是用电影本体在叙述故事,无论是摄影、服装还是剪辑都非常难,但是导演优秀的沟通能力使得影片最终呈现出震撼的效果。
电影一路获赞 首映口碑超预期
电影《傍晚向日葵》讲述了身患绝症的女主人公徐曼芳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放弃治疗重返年轻时与亡夫居住过的村庄,试图在对青春的美好回忆中离去的故事。该片早在展映及路演期间就收获了一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此次首映口碑更是再度升级。有观众表示,这部影片作为一个文艺片,节奏非常平静,台词虽然不多,但给人一种非常平静的力量,其中对生命的态度和对死亡的理解,更是有一种非常大的惊喜和震撼。
此外,很多观众非常认可影片活在当下的意义,“徐曼芳所代表的是人生最后的时光,是挽回遗憾,也是人生的结尾阶段,当到了人生结尾时能做的其实是很少的事情,我在看完影片后感受到的更多是活在当下,不留遗憾”。还有观众被影片质朴却直击人心的电影语言所感染,形容该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造型都非常到位,没有一处败笔,慢慢地娓娓道来,安静地讲一个故事,不需要去理解,只需要去静静感受心灵的声音。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袁晓佳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