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之后,又一场重磅活动拉开帷幕。12月4日至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的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广州举行。
12月4日,一场题为“城市春节民俗的影像志观察和思考”的学术研讨会在第20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越秀分会场万木草堂举办。研讨会由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广宇和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张静民主持,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永逸,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霄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储冬爱,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纪录片导演周兵,江汉大学音乐学院专任教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武宜,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监、纪录片导演唐健,中央新影集团导演、北京科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崔颖,广州市档案局专业摄影师、导演李全新,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何愿飞,越秀区文化馆馆长张蓉,越秀区文化馆非遗保护部部长刘颖雯等专家一道,为广州城市节庆民俗的记录和传播建言献策,探索如何通过记录非遗故事,传播广州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活动之一,城市民事影像志研讨会围绕以越秀西湖花市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行花街 转大运》(暂定名),组织专家就创作中所涉及的城市春节民俗——主题锚定、结构动力、表达样态和风格特征等问题展开研讨。
据刘广宇介绍,《行花街 转大运》是第一部以越秀区西湖路花市为背景,从人类学、民俗学角度,在对广州花市历史文化渊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学术研究后,全景式记录广州花市的纪录电影。这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从花农种植到花市筹备组织再到春节呈现等全过程。在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花市办的支持下,前期已经完成部分素材拍摄,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完成全部制作。
为什么要拍摄《行花街 转大运》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广府童谣形象地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逛春节花市、行花街的盛况。广州人素有爱花、养花、赏花、赠花的传统和情趣,过春节必逛迎春花市,这是广府地区春节期间规模最大、最受欢迎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也是一项新非遗。2021年,越秀区申报的春节(行花街)民俗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该区成功申报的第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越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睿介绍,越秀区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始终致力于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希望借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高端优质平台,向世界宣传推广本土文化,讲好广州越秀故事,让更多人读懂越秀、读懂广州。每年越秀区都会在行花街中设置非遗摊位,向市民展演展销非遗元素,打造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重构“永不落幕的花市”。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还表示,广州花市不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它的演变和发展,是广府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记录与研究西湖花市,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研讨会上,围绕“迎春花市”话题展开,专家还对越秀城市文化IP和非遗项目的传播、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意见建议。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摄影:胡强明
编辑:刘芳,郑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