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书包超重整改”,可以先做起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12-06 13:23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4名同学收到了“书包超重整改建议书”。据悉,这是该校实行“书包瘦身”(书包重量不超孩子体重10%)计划两周来,第一次发出整改建议书,后续学校和家长将合作监督整改。

作为两名小学生的父亲,对于“书包之重”,我深有体会。每天早上,我都骑着电驴,载着两个孩子及他们的书包去学校,每次我都得小心翼翼,即便如此车子依然摇摇晃晃,无关我的车技,而是两个书包实在太沉。如碰上绘画课或科学课,我一个人实难搞定送两娃上学,因为还得提一箱子彩笔或工具箱。

我的经历不是个案。近期,羊城晚报记者带着电子秤走进广州市天河区多所中小学校,对35名学生的书包进行称重。结果显示,其中小学生书包最重达6.1公斤,初中生书包最重达10.6公斤,且年级越高书包越重,二、四、五、六年级的书包重量占体重比例分别是15%、14.12%、11.73%和14.69%。

对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与发育的中小学生而言,书包太重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有人评论那些家长帮孩子背书包,是溺爱孩子之愚举,余以为不可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得看孩子有多大,书包有多沉。让一个瘦弱的孩子每天背负过重的书包上学及放学,显然并不合理。

为何每天都要带重重的书包回家?无非是晚上需要温习及预习教材,需要完成各科目作业。问题来了,白天在学校满负荷地学习了,为何回家还要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初三等毕业班同学还说得过去,因为他们面临升学压力,但其他年级为何要这样子日理万机,在学校学习,回家也要学习?晚上花上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温习白天的功课还说得过去,但很多人是花上好几个小时处理作业,甚至部分学生在夜里11点之后才能上床睡觉,委实不可理喻,也与“减负”政策格格不入。

很显然,“书包之重”充满了隐喻,背后直指孩子们身体及内心背负的各种压力,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精神压力等。

有同学反映每天把教材及其他书籍背回家,为的是怕在学校弄丢了。这里的确存在一个客观情况,我家儿子的教室在下午三点半后就成为校内托管班,其他班的同学会进去做作业或完成托管内容,书本、笔、直尺、绳子等物件不翼而飞也是屡有发生的事。但因为怕弄丢了,就悉数带回家,然后其实晚间也大概率用不上,这件事很难解决吗?为何有孩子会未经允许就拿走别人的东西,这不是偷盗之举吗?临时坐了别人的位置,得充满感恩心,尽量不触碰任何东西,临走时整理好桌椅,复归原样,这本是分内之事,也理应属校园文明及安全教育的范畴。

让孩子们迎着朝阳踏着轻盈的步伐,蹦蹦跳跳地背着书包上学堂,然后下午轻轻松松地放学回家,哪怕书包里只有寥寥数本书,内心也不会有任何担心,没有任何恐惧,这才是祖国未来花朵应有的样子。为了兑现上述状态,我们还需要在改革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顶层机制与制度、纠偏考试指挥棒的错误导向、修正课程大纲、统整相关课程、融合相关学科等方面下大力气。

诚然,海珠区实验小学的“小改革”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不能直接导向关乎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大改革”,不能迅速引致中小学教育结构性顽疾的根本性解决,但不论如何,这样的尝试有其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希望这样的创举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姚华松(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编辑:张子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