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狂退演出服,学校别只想着息事宁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5-05-05 22:57

日前,有平台商家向媒体反映,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个学生4月底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再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导致其服装链接被封三个月。有学生退货时表示“是老师强制让买的,老师让退的”,“校方回应学生组团狂退60多件裙子”一度冲上热搜。央广网采访获知,涉事学校已就此事道歉,并承诺回收服装、承担相关费用,双方目前已达成和解。

不是什么流量都可以成为泼天的富贵。这个五一假期,因为60多套演出服装,一家网店的服装链接被封、老板生计受到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被认为受损,校方下场道歉、赔偿。但围绕“学生狂退演出服”这桩已经进入公共舆论的事件,却可能没那么容易烟消云散。

一方借助网络平台售卖服装,另一方购买后又以所谓质量问题退货退款,作为一桩网络消费纠纷,无论过程中发生怎样的拉扯往复,只要基于协商一致原则,买卖双方都有选择和解的民事权利,这是民事纠纷解决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商家,为了生计也好,为了尽快恢复店铺正常经营也罢,选择“不计较”更是个体自由。但在这场纠纷中同时有所牵涉的平台与校方,却可能也试图快速抽离、息事宁人,但这不是应有的态度。

首先是网络平台在“七天无理由退货”原则的适用问题上,充当着秩序维护者与纠纷调停人的角色。《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消费者行使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和网络商品销售者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都应当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若发生服装“商标标识被摘、标识被剪,商品受污、受损”,而导致商品价值贬损较大的,视为“商品不完好”,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网购平台在其中担负着“监督检查并提供技术保障”的责任。但在实践中,有一部分买家因平台赋予其享有极速退款权限,而免于等待商家验货,这回60多套已经穿过的演出服或许就存在类似的情形。网购平台在此类规则细节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封了店家商品链接。

另一边则更夸张,本身并非网络消费纠纷主体的学校,在面对本校师生涉嫌以不诚信手段侵害店家合法权益的情形,越俎代庖下场处置,回收被该校学生退回的服装并代付货款、达成和解。但严格说来,校方代一群法定适格的民事主体进行道歉、付款以及和解事宜,是否被授权尚未可知。

具体到个案争议,校方也说后续将向涉事师生进一步调查了解情况,说明截至目前其并未查明原委。包括被指涉事的教师是否确实曾经强迫学生购买服装,进而教唆群体退款,都并未有个说法。“师德师风不正”这样对当事教师的严重批评,因为校方的代为道歉几被坐实。一次本可以靠服装租赁就能完成的校方活动,却要强迫学生购买、用完教唆退货,以此来迎合过分迷恋整齐划一服装展示和队列表现的治校风格。借此所展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教育理念?

更进一步说,学校因此可能反映出的教育失当、校风不正等管理责任,急需个案彻查来明晰。急着控制自家舆情、代替涉事师生出面表态,只会让学校存在的问题再次被隐藏、被回避。学生狂退演出服的个案,商家可以选择不追究,但平台与校方却不能只想着息事宁人。尤其是急吼吼出来代言当事师生的校方,只有不想着息事宁人,才能教书育人。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