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深圳医生提醒,警惕“冬季杀手”主动脉夹层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12-08 11:05

每年一到秋冬季节,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会增多,比如主动脉夹层。该病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此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是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后如果不经治疗和处理,第一个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被称为“冬季杀手”。

63岁的刘阿姨享受着平静的退休生活,近日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头晕、大汗淋漓,并发生短暂的晕厥,被家人紧急送到附近医院。经检查,刘阿姨心脏大血管出现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辗转几家医院后,情况危急。刘阿姨转入深圳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在该院神内专家与心外专家的联合诊治下,刘阿姨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身体已逐渐康复,目前已下地活动。

患者迟迟不醒,心脏手术无法进行

此前专科医院曾予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等相关处理,但刘阿姨迟迟未醒,其它医院专科会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闭锁综合征,患者抱最后一线希望,找到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郭毅主任会诊,经过仔细病史询问,体检,阅片,认为还是有希望醒来,改变治疗方案后,患者第二天开始意识逐渐恢复,第四天家属和医院要求转入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NICU进一步治疗。转院时刘阿姨呈嗜睡到昏睡状态,呼吸是通过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左手对刺痛等刺激无反应,右手仅仅能手指收缩,双腿也不能抬离床面。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治疗过程中,意识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刘阿姨的主动脉情况出现变化,主动脉夹层较前扩大,还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型——Stanford A型,需要立即手术。然而在意识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做手术,已经缺血的大脑能否耐受体外循环的打击? 术后效果无法预测。

神经内科主任郭毅介绍,家属开始存在顾虑,担心麻醉及手术后再次打击,准备放弃手术。但我们从专业角度来出发,主动脉夹层的预后极差,其四肢无力也可能和脊髓的缺血有关,手术值得一搏。刘阿姨是比较典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了保证她能有机会做下一步的大手术,使刚从昏迷过来的大脑有一定的脑储备,和心外科郑奇军主任商量,决定推迟几天手术,使用TMS促醒等对症治疗,在郭毅的指导下,刘阿姨意识越来越清醒,肢体活动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下一步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神内、心外接力赛,医患互信共闯关

“一开始我也挺犹豫的,我妈年纪这么大了,身体状况能不能承受得了,再次昏迷不醒怎么办?”刘阿姨女儿陈女士表达担忧。后来,陈女士与郑奇军、郭毅两位主任沟通后,让她对团队和手术有了信心。经过反复讨论和研判后,郑奇军主任团队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陈女士没有犹豫,给予医生团队百分百的信任与支持。

图片

11月15日,郑奇军主任团队为刘阿姨实施手术。手术进行了6小时,顺利完成。刘阿姨返回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室,在心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术后3小时就能清醒配合医务人员做指令动作,次日早晨就脱离呼吸机。目前,刘阿姨顺利挺过重重难关,已经可以在家属的搀扶下下床活动。

 “非常感谢两位主任,让我妈妈重获新生!”陈女士说,此前在另一家医院,医生已下达病危通知书,没想到经过手术,母亲现在行动自如。

主动脉夹层好发于冬春季节,预防需要做好五点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主动脉夹层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郑奇军还表示,近些年,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以前患者多数为50岁以上的群体,但近年来有不少20-30岁左右的年轻人突发主动脉夹层。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警惕了:突发前胸、后背、腰或腹部的剧烈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大汗淋漓,有濒死感;严重时会导致气促、心悸、胸闷、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心绞痛、心肌梗死、昏迷等。

如何预防主动脉夹层?

控制血压   

高血压病人学会自我血压管理:

学会家庭血压测量方法,即四定—定时间、定体位、定肢体、定血压计;

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了解用药目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观察药物常见副作用;

外出时务必随身携带降压药物和硝酸甘油类药物,以备应急;

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出现不适,及时呼救。

防治动脉硬化   

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热量摄入,多吃果蔬,增加运动

减少某些突然发力的动作

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转或拉伸等动作。如起床时要慢;东西掉地上时,不要探着上身去捡,应该走近蹲下再捡。

避免外伤 

避免如车祸伤、坠落伤等。

重视体检  

如心脏彩超、X线有助于及早识别主动脉夹层,MRI、CTA可做到明确诊断。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通讯员陈月儿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