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据开放水平为何不足?刘烈宏谈国家数据局六项破解对策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3-12-08 16:59

12月8日,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出席开幕式。

图片

刘烈宏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公共数据的开放程度和利用水平仍有不足,数据持有者缺乏动力,进而“不愿开放”;数据大范围流通导致安全管理的边界扩大,于是“不敢开放”;还有部分单位存在“不会开放”的问题,原因是“数据流动的效率、安全和成本难以兼顾,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支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他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大力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数据市场化配置改革,接下来要重点做好的六方面工作包括落实产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鼓励探索企业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以及大力发展一批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商等。

持有者“不愿、不敢、不会”开放公共数据

去年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定位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强调其“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会上,刘烈宏针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两方面看法。一是深化数据处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纵深发展。他指出,今年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国家政务数据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连接71个部门和32个地方,累计实现百亿级政务数据交换和数十亿次接口核验,有力支撑了“一网通办”等应用场景的全面推开。“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带来了新局面。”

刘烈宏进一步总结,目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三种新特征。首先,数字技术为打破部门职责分割、地方地域限制、行业数据壁垒创造了条件,多部门协同治理和多事项集成服务成为必然。其次,高效协同的业务体系,互联互通的数据资源体系都需要集约化、一体化的基础平台。

再者,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起步于“两网、四库、十二金”(内外网,四个包含人口、土地在内的基本数据库和十二个包括金税、金财在内的十二个垂直业务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于地方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实践,跃升于政府数据共享和深度应用。

他表示,国家数据局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不断提升数据共享的效率和水平,更好发挥数据在精准治理、优化服务和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从业务驱动、场景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方向转变。

二是激发要素潜能,提高公共数据资源开发的水平。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国省、地两级已上线226个数据开发平台,开放数据集数量从2017年的8000多个增加到2023年的34万余个;17个省市,10个副省级城市开展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践,在普惠金融、交通出行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的应用场景。

不过,刘烈宏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公共数据的开放程度和利用水平与社会各界期待的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数据共享开放阻力大、顾虑多,数据供给的规模和质量不足,资源培养的渠道和方式不丰富、不便捷等问题普遍存在。

在他看来,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数据持有者缺乏动力,存在“不愿开放”的问题。同时,数据大范围流通导致安全管理的边界扩大,也存在“不敢开放”的问题。另外,一些单位还有“不会开放”的问题,“数据流动的效率、安全和成本难以兼顾,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支撑”。

落实产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数据基础设施

针对上述“不愿、不敢、不会”问题,刘烈宏表示,不仅要继续加大共享开放的工作力度,还要总结授权运营的实践经验,采用安全手段开发高价值数据,解决安全保护和流通利用的矛盾。为此,国家数据局将大力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数据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产权分置制度,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合规政策和管理要求,理清数据供给、使用、管理的权责义务,探索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公共数据“供得出”。

二是加快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数据空间、高速数据库,推动匿名化、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隐私计算功能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增强数据利用可信、可控、可计量的能力,让公共数据“流得动”。

三是针对行业发展痛点,鼓励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形成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公共数据的“X”效应,让公共数据“用得好”。

四是以公共数据为引领,鼓励探索企业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平台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双向公平授权,共同合理使用企业数据。

五是数据开发利用离不开数商这类经营主体。“我们将大力发展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商,培育一批数据流通、价值实现的推进者、转化者和开发者。还要优化数据交易场所的布局,为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供需对接提供环境。”

六是推动数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支持高质量人工智能数据集、新型算力调动网络的建设,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采写·综合:南都记者樊文扬

编辑:李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