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张文超:对想象的支配——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展期:12月12日-12月2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7号厅
张文超在创作中把图像编辑的秩序感与小说叙事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使图片在组织关系上形成“虚实”难辨的非逻辑感。作品中每一个“静帧”都是在流动中存在,而每一条流动的影像都具有时间的稳定感。他的作品是以一个众所周知的虚构或非虚构故事为起点,把大众记忆的历史与现实生存感知做深度勾连,大家应该都熟悉作品的每一个片段、细节,那就不妨把它视为一个“图像小说”。本次展览干脆抛弃对“作品”的想象,艺术家希望通过为作品注入内驱力生成一个现场“游戏”,把体验浸入其中,重置“程序”,打开新次元。
金色华章山河颂——陈金章捐赠美术作品展
展期:2023年12月17日-2024年2月27日
地点:广州市文化翰墨园展厅2、展厅3
为更好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岭南画派的独特艺术,本次展览从陈金章永久捐赠给广州市文化馆的135幅画作中遴选展出近80幅,向公众展示陈金章不同时期创作的山石树木、云雾流川等国画作品。陈金章先生走遍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写生,积累了成千上万的画稿。除了笔墨功夫扎实,陈金章先生也重视心灵“妙悟”、追求内在超越,因此他笔下的山水画,既同自然妙有,又自探灵苗、独出机杼。
2023年“非遗传习·魅力岭南”美育教育公益成果展
展期:12月10日-12月31日
地点:广州市文化馆非遗主题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北楼8层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展览是广州图书馆“艺术周末”美育专业志愿服务成果展,作品主要面向美育专业志愿者、青少年、自闭症儿童及艺术爱好者等相关服务人群征集,共征集作品806件,广州图书馆将展出艺术周末志愿者老师们的优秀作品,展览以“掐丝珐琅”“广东剪纸”“广东醒狮”及“广彩”等多个非遗项目为主题,共计30余幅作品。其余作品同时在广州市文化馆非遗主题图书馆展出。美育,人人可及,欣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遇见“非遗”中的岭南。
凝望的风景:袁远、康海涛双个展
展期:2023年12月8日-2024年2月28日
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32号海心沙亚运公园东区
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由来已久,尽管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却一直没有脱离人类观看和思考的复杂命题。风景所引起的人们视觉和观念的变化,不仅影响着自然外界环境的观看方式,在感知和转变的进程中自我反思和参与方式的深度,进而影响创作,留住笔头,从而建立起创作的自我意识和逻辑。本次展览既展现了两位艺术家各自的创作观和艺术学理,又在光影色调的形式语言中呈现出他们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与探索。两位艺术家都注重自我方式,尊重内心,反复穿梭于身处的现实和情感之中,抽离的笔墨油彩于无声之处,他们各自以抽象的创作元素表达另一种方式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景观还是居所,艺术家的视觉经验浓缩了他们对现实和具象的理解,并能以凝练的块面概括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思想和体验,由外向内,真实地面对内在的自由世界,时光中静静凝视画面的里外。从客观到主体,康海涛风景画观看方式的转变恰到好处地形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从物化的外在转向内心的观感,自觉走向一种朦胧和距离感,又有种远距离下的聚焦和凝视,调适好了他与画面的最佳“焦距”,使他的抽象风景几乎脱去了不经意间的矫揉和造作,回归到70后艺术家对抽象艺术观念更深刻的思考。当向内的空间延伸到袁远的画面中,更多地尝试去追寻空间里的废墟感和昔日记忆,那些关于人类情感的细微痕迹让这个静态空间有了流逝的感觉,感受到了强烈的时间与叙事,从具象到抽象,风景的“第三空间”既折射出边缘的现实,又在最大程度上包容了自我。
黑今谈
展期:2023年12月8日-2024年3月9日
地点:广州市沙太南路181号Vlab翌方101铺
本次展览以“黑今谈”为题,参与本场展览的艺术家在其作品“血统”或精神居所上都与“黔”有着某种关联。“黔”在此代表了地理区域的概念,但通过这些创作的凝练和定格,我们得以使用更长的距离和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想象——远山之中的天地、歌谣、仪式蕴含着少数民族怎样探寻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3温度·承前启后——大新美术馆八年展
展期:2023年11月12日-2024年2月28日
地点:大新美术馆2-3楼(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云峰路46号)
艺术不是一项工具,而是生活,是人类内心精神活动的反映。艺术作品和展览是这种理念具体的表达,它所展现的是人的“温度”。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各自对世界认知的表现,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紧密、亲切和亲近的连接。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彼此之间有特别亲近的关系,他们相互之间是朋友,了解各自的所思所想,更有同样的情怀。他们之间近距离的交流,相互鼓励,彼此成就,是两岸艺术家在新时期的独特范例。“温度”代表了八年来大新美术馆的工作理念,体现了两岸艺术家、企业家和众多群体相同的渴望和期盼;用艺术的温暖化解、消解种种问题和困难,用情怀和热情聚集生命的能量,用艺术温暖世人,用我们的“温度”承前启后。
张大千画院真迹展
展期:2023年12月2日-2024年3月2日
地点:广州宋洋美术馆(猎德街道珠江东路6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1层107-108铺)
本次展览遴选了张大千师生近55幅作品,作品主题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各个领域。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太和艺术空间收藏的张大千老师在美国亲自创作的石版画真迹,近距离领略到张大千真迹的神韵。另一展厅则呈现其女儿、弟子、师生三代相遇,让人一品近现代书画的渊源与传承。
我们的世界——2023国际当代艺术展
展期:2023年12月10日-2024年1月28日
地点:广州AIO东方荟萃艺术学院 沙面一街3号铺
本次展览由法国表现主义画院与东方荟萃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由法中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博物馆世界、让·米歇尔艺术空间共同协办,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支持,集合了30位活跃于各领域的特邀艺术家,他们来自中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以及从两百多位投稿者中脱颖而出的37位优秀入展中国艺术家,创作形式涵盖了油画、国画、版画、岩彩画、雕塑、装置、设计、漫画、摄影、数字艺术、中古艺术等100多件艺术作品。
晴天
展期:2023年12月9日-2024年1月14日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9号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赵峥嵘近期创作的纸上作品。他的艺术实践始终关注现代化、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等现实主题,回应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急剧变化。他早期的作品大多关注个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所经历的脱节感,直接且有力地表现社会环境和个人身份重新定义的过程所带来的紧张、焦虑和失落。这让人不禁想起艺术史上那些最具变革性的运动——如19世纪末的法国印象派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现实主义垃圾箱画派(Ashcan School):前者源于对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下越发清晰的认知,而后者则聚焦于城市生活的残酷现实和贫困状况。这些运动都体现了艺术家们关注当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强烈意愿。他们重新思考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应对社会学层面的挑战。这种改变艺术面貌的冲动与西方美术史的代际更替一脉相承,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也屡见不鲜。相较而言,艺术家赵峥嵘的近期作品态度则更为谦逊。“晴天”不仅意味着他作品中的模糊的焦躁感褪去,更反映出一种坦荡释然的精神状态。他从创作中抽离强烈的情感和预设的观点,且尝试与快速发展的世界所提供的创作素材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更需要创作上的勇气和成熟。
她们的盛装和嫁衣
展期:2023年12月22日-2024年3月24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一件服饰,就像是一座岛屿。在漫长岁月的洗礼中,虽然缄默无言,但是服饰上的一针一线,却勾勒出了岛上的百花争艳、鸟语虫鸣、吉文图腾。这是一部无字的史书,也是生意盎然的生命体验,展示了人们尊重自然、向往自然的追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服装亦然。珠江像一条蜿蜒的裙带,串起了这些精美服饰,同时也涵养了四方佳人。本次展览精选珠江流域的23个世居民族的盛装和嫁衣,解读西南、华南地区女性民族服饰所浓缩的民族历史与生活图景,探寻服饰承载的文化密码,品味女性服饰的文化内涵,展现各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的多重奏——毕加索逝世50周年真迹展华南首展
展期:2023年9月29日-2024年1月3日
地点:广州正佳广场6楼观几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通过70余件画作、邮票等种类丰富的展品,回顾了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在众多展品中,油画真迹《斗牛场》、《朵拉·玛尔》、《举着胳膊的裸体女人》均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与观众见面,可以近距离观赏毕加索画作风格变化的历程,了解其背后的心路变化,与大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交流。
觑红尘——陈韦伶作品展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1月7日
地点:广州 越秀区 LOWLOWLAND龟岗一马路16号地下室(龟岗二马路博园正对小巷)
再直接的场景描写,也不让人感到冒犯与不适。“干干净净,华丽唯美”是古典文学的情爱意境,亦是本次展览艺术家陈韦伶的画作留给人的感觉。她的作品以女性视角出发,大胆地探索、表达爱欲。乍看,你会为她作品中的直白而震惊。但细看,你又忍不住她笔触中细腻、灵动的“红尘之美”而流连。红尘,本该是浓烈而浑浊的,翻滚着人性的欲念。她却用低饱和度的中国古画色彩去描绘炙热,让激烈的情感化作一股温柔的力量。性,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洁净清澈。而画中的主角,多为女子。让女性成为快乐的主体,是陈韦伶近期加入的思考与表达,为女性“出走”,增添一些新的故事,不一定是疼痛壮烈的,也可以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
——深圳——
“多维体”Rhizomatiks中国首展
展期:2023年12月10日-2024年4月7日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L1主展馆(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
本次展览是Rhizomatiks首次来到中国的大型个展,呈现融合虚拟与现实体验的作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Rhizomatiks的创作与现实相连,使展览成为一件与世界变化实时共鸣的“实验室”。展览从作品《根茎》(Rhizome)启幕,通过视频投影他们的标志,以根茎的形式象征着展览的主要视觉元素,作为展览的序幕。这项作品使用Rhizomatiks积累的15年源代码数据生成了视频,映射了Rhizomatiks的多元活动。他们作为一个分散式的集体,追求富有创新的表达形式,类似于根茎一样自由传播在肥沃的土壤中,不断生成新的分支。此外,多件重量级作品亦将出现。包括曾广泛获得各类奖项的影像装置作品《粒子》(Particles),以及Rhizomatiks携手ELEVENPLAY打造的表演装置《多维体》(Multiplex)等等。展览还将公布Rhizomatiks历年来的设计档案、数据系统等,带领观者一站式探秘顶级新媒体艺术团体的台前幕后。
故园清野——郭青杰山水画作品展
展期:2023年12月14日-2024年1月1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东湖馆)
本次展览以“故园清野”为名,将故土的一丘一壑作为家山之恋。在当下山水画创作中大家都在极力避免“叙事”,认为笔墨本身的所具备的独立性更具有绘画性,山水画正在走向一种平面“形式”为本的新形态,但很难果断地脱离“叙事”,实际上只是换一种方式在“叙事”。《故园清野》母题之下的诸多画面情境就是如此,它来自自然,停留于作品而作用于观者。如果传统山水画是诗意化为主的“叙事”,那么今天的山水画的“叙事”无疑更加的多维而已。艺术家郭青杰在选择家乡或者说“故园”作为自己绘画的题材,是因为内化了自我生长和对故土有着恒常执守的观看和真实与深刻的认知。在他那一笔笔聚散如书写的线状中,家乡的风物成了携带基因的密码一般,深沉中有着中原大地的荒芜。当然,这是一种有过丰收后的荒芜。
达利之眼·百年达利神曲系列版画展
展期:2023年12月2日-2024年2月18日
地点:雅昌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展出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神曲》系列版画作品,让跨越700年之天才灵魂奇迹碰撞,呈现文艺复兴之人文思潮与二十世纪之超现实主义惊妙瑰丽、怪诞惊奇的奇遇。本次展览呈现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于1951年至1960年受意大利政府邀请为纪念意大利最著名诗人但丁诞辰历时10年创作的《神曲》系列版画,以《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为脉络,创作100幅水彩画,采用木版版画技术,阐释、灼现但丁《神曲》全章诗篇之精妙神采,让14世纪之文学巨作于20世纪末以绘画之态重现。缅达利之神迹,窥神曲之滥觞,与达利之绘作同游,与但丁之诗文共叙,在灵性与哲思之间游历,于《神曲》之中徜徉。
愿年年人月双清——纪念何香凝诞辰145周年艺术精品展
展期:2023年12月21日-2024年5月5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1-3展厅)
何香凝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近代中国,何香凝先生既是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也是艺术家。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先生一生的创作始终与中华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使得先生的画充满了“斗争之意”,同时也彰显出先生的人格以及“画高人寿”“人月双清”的特点。今年是先生诞辰145周年,本次展览除馆藏精品外,也向天津博物馆及中国新闻社商借了珍贵的作品及历史文献。以此呈现何香凝先生重要人生节点和历史事件中的书画创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回望双清”,去感受先生高贵的人格魅力及文化艺术精神。
——佛山——
“替身”——梁浩个展
展期:2023年12月19日-2024年2月25日
地点:和美术馆展厅五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梁浩首次美术馆个展“替身”。作为“HEM青年艺术家系列项目”首位艺术家,梁浩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媒介,围绕游走于画布内外的“手”引申出富有秩序的创作实践,在理性与情感的角力中解构关于技术与美学的讨论。不现脸庞的身体、尚未达成的行动、了无事件的场景……梁浩的画中不断重现的手势,让我们难以判定主角的情绪与动机;正如其任务和场景,尽管看似置于模块化的结构和理性的工业光线之中,但语境的真空又使得它们的意义稍经推敲,就能顷刻轰塌,显得荒谬不堪——这何尝不是画家对不断异化着我们的、现当代境况的嘲谑?
循道·笃行——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在读本科生研究生提名展
展期:2023年12月16日-2024年1月3日
地点:佛山市南海区简平路1号天安数码商城5期B座7楼悦艺美术馆
七秩风华,惟实励新。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周年来,数量众多的美术家们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深度融入现当代中国文化体系和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诸多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精品力作,为人民写真,为时代造像,为历史留影。为展现当代多元格局的学院教育与创新发展中新一代广美水彩青年继往开来、不断求索的创新精神,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特举办本次展览,通过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优秀作品的提名,展现当前各专业工作室建设的教研拓展空间与创作教学新成果,同时本次展览也将成为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工作室年度教研成果的专项展览,彰显出广美水彩人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展现承传惟新、多元并存的广美水彩图景。
“窑火传奇”千年陶都藏品展
展期:2023年12月20日-2024年3月18日
地点: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专题展厅
本次展览是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重磅推出的年底压轴大展,从全国各地的收藏家手中征集了近80件石湾窑经典陶塑作品,作品创作年代从清代、民国到现当代,生动刻画了石湾陶塑的百年时代印记。作品全部出自陈渭岩、潘玉书、霍津、刘传、庄稼、廖洪标、刘泽棉、潘柏林等石湾顶级陶艺大师之手,展品阵容十分庞大。本次展览的部分作品是从海外回流而来,也有一些是藏家珍藏,之前从未曝光,看点十足。展览分四个章节“朴拙传神”“流光溢彩”“线条赋格”“森罗万象”,集中展示石湾陶塑的四个重点特质。
——珠海——
新锐力量——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2月28日
地点:珠海诚丰美术馆
本次展览呈现当代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包括赵红雨、付巍巍、王卓、李泽熙、王永、许永城、肖海生、黄伟超、陈威龙、张武亮、黄荣浩、林瀚、詹坚洪、何长欢14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具象与抽象,图式与表达中,带有简单、纯粹的力量,从材料媒介,表现形式,思想状态上,都或多或少地在尝试表达他们最本真的自我意识。
——香港——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态学
展期:2023年12月20日-2024年4月1日
地点:大馆当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直指于导致气候危机的榨取式经济下,大自然如何被视为可供开采的资源储备。 展览带来30多位来自20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家及艺术小组,展出逾60件作品,包括16件为展览而作的新作,诘问在艺术家颂扬自然,赞赏自然界包罗万象,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的同时,从中可以催生出哪些另类叙述──尤其是围绕“生态女性主义”中关怀及相互关系的概念。“青蛇”之名来自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传说《白蛇传》中的姐妹蛇精,也泛指在世界各地多个民族的神话中出现的蛇形人物。这些蛇形人物代表大自然有蜕皮更新、变化复苏的能力,如同蛇蜕去旧皮,才可继续生长。展览参考这个在中国流传了至少1000年的民间神话,白蛇妹妹青蛇的故事突出了女性力量、姊妹之情及性别流动──这在当代文学及电影中亦经常被重新演绎。另一方面,蛇的蜿蜒曲线好比流经大地的河道,表现了汩汩流动的生命力。展览中,多位艺术家持续关注特定河流的生态系统及相关神话。他们的艺术实践从不同的地理出发,作品之间的对话均呈现出对于非人类生命体的同理心及关怀。像蛇一样盘曲起来,首尾衔接的圆圈,代表了行星和宇宙包容万物、循环更替的形象,它恍如一阵阵和谐的交响呼唤,促使人类彻底为自己在天地之中重新定位。
心之不同——欧美年轻艺术家群展
展期:2023年12月15日-2024年1月18日
地点:佩斯画廊
本次展览展出安东尼·卡达希(Anthony Cudahy)、卡佳·法林(Katja Farin)、奥布里·利文索尔(Aubrey Levinthal)、洛朗·普鲁克斯(Laurent Proux)、黛西·谢芙(Daisy Sheff)、莎拉·斯拉佩(Sarah Slappey)及法比安·特雷伯(Fabian Treiber)的最新创作。身处一方的我们未必能够一一理解全球多样的状态,但艺术作品总是能够冲破言语文字限制带来一种新体会。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色彩鲜艳、充满活力,探索当下的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意义。
放怀天地——翟仕尧书法展
展期:2023年12月8日-2024年7月3日
地点:香港艺术馆Hong Kong Museum of Art
本次展览呈现翟仕尧的书法作品。翟仕尧年少热爱书法,随香港水墨大师吕寿琨学习新水墨画。毕生奉献予书法艺术,在稳扎的传统书法根基下,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多元化探索,积极参与书法艺术推广及教育工作。本次展览分为四大展区“以书立身”“陶熔书画”“山房天地”“吾行吾素”,呈现翟仕尧对传统传承的热诚,放怀人生的豁达,以及对迎向时代的创新追求。精选展品包括逾六米阔巨作《行书“放怀”》;结合书与画、别具图像意趣及水墨韵味的作品《秋兰绽蕊图》;以自然为创作灵感的作品《隶书“润含春雨”》;晚年大字作品《行草诗句》;以及现悬挂于九龙寨城公园内两幅木制对联的纸本原作等。
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
展期:2023年12月13日-2024年11月30日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
本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绘画瑰宝中精选了 81 套珍品,当中 14 套为国家一级文物,展出的人物画珍品包括“明代四大家”之三的唐寅、文徵明、仇英在内约 60 位明代名家的作品。本次展览以独特的策展手法与角度,叙述明代早、中、晚期的宫廷画家、文人画家以及职业画家丰富的艺术成就与创作历程。透过剖析作品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引领观众走进明代人物画,一窥古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并加深其对传统绘画及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展览共分四期展出,每期展示约20套展品,每期为时约 3 个月。四期展出的展品中,每期均以三个单元展出,第一单元“富丽与野逸”主要展出明代早中期的院体绘画与“浙江画派”的作品,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画家;第二单元“古意与风雅”主要呈现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创作,名家代表有唐寅、文徵明、仇英等;第三单元“世俗与奇变”则重在展示明代晚期的风俗画与奇变风格绘画,以袁尚统、崔子忠、陈洪绶、曾鲸等名家为代表。本次展览展出的名品中,有 14 套为国家一级文物,当中包括第一期展出刘俊的《雪夜访普图》(十五世纪)、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1542 年)、仇英的《人物故事图》(十六世纪中期)、丁云鹏的《三教图》(十六世纪晚期或十七世纪早期)。其余 9 套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唐寅的《风木图》(十六世纪早期)以及仇英的《职贡图》(十六世纪中期)将于第二期至第四期展出。此外,展览还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为公众提供各种互动体验活动,让他们走进明代人的世界,探索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这一充满活力的时代。
尼奥·劳赫“地标”
展期:2023年11月16日-2024年2月24日
地点:David Zwirner 卓纳画廊(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5-6 楼)
本次展览是德国艺术家尼奥劳赫的全新绘画作品展,是他2019年的展览《宣传》之后第二次举办于画廊香港空间的个展。劳赫被认为是今天最具影响力的具象画家之一,以其色彩丰富、精巧细腻的绘画在国际上广获赞誉,他的作品里包含了一系列奇思妙想的角色、场景、对象与主题。他的绘画既写实而似曾相识,又是神秘且高深莫测的,它们常暗示着更开阔的叙述及历史——似乎与现实主义相关的艺术史传统重新建立起联结——然而,它们又如梦如幻,并且常常饱含着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交迭的空间与形式。尽管他的艺术有着精湛和深思熟虑的创作技法,但劳赫本人更强调作品中直观且极度个人化的特质。
——澳门——
吉祥殊勝——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
展期:2023年12月16日-2024年3月17日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
本次展览由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携手合办,精心遴选故宫、扎什伦布寺所藏珍贵文物137件,通过“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 “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三部分内容,集中展现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追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程。
探索“原始星球”——2023年冬季花卉展
展期:12月15日-12月31日
地点:龙环葡韵
为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丰富市民余闲活动及增加特色旅游资源,本次展览以“原始星球”为题材,引领市民和旅客在模拟的原始和星球环境中来回穿梭,开展别具韵味的探索之旅。展览分为原始区和星球区两个区域,呈现多种球状花卉,如绣球花、乒乓菊、大丽花等,形态鲜明、颜色多样。
夏永康+853澳门瞬间
展期:9月29日-12月29日
地点:“澳门银河”银河艺萃
著名摄影大师夏永康以镜头把澳门怀旧和诗意的瞬间凝注,让参观者细味宛如电影场景的作品,看见澳门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感受这座东方小城的风情与故事。本次展览设立三个分展区,结合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让观众在沉浸感十足的氛围里开启一段独特的艺术之旅。本次展览除了夏永康在澳门拍摄的系列精选图片,还展出他为主演《鱿鱼游戏》的国际影视巨星李政宰在澳门世遗景点郑家大屋拍摄的《Vogue》香港版封面图,以及由该杂志时尚总监Sean K.策划的多元化艺术体验,观众可透过时尚、电影和艺术等元素感受澳门文化之美。在夏永康细腻而富有情感的镜头下,李政宰自在游走于这间澳门现存最古老的中式庭院大宅,演绎着复古怀旧的华丽视觉大片。本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夏永康为巩俐、桂纶镁、杜鹃、黄晓明等一众电影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拍摄的档案照片。
《不知不觉》——林志恒作品展
展期:11月5日-12月30日
地点:疯堂十号创意园B05展室
本次展览展出台湾地区艺术家林志恒的八件木雕及陶艺作品,作品结合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贝壳和废弃物,让观众反思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责任。
《三巴集》——曾贞贞国画展
展期:11月5日-12月31日
地点:疯堂十号创意园B07展室
本次展览以清朝画家吴历创作的诗集《三巴集》为题,青年画家曾贞贞透过国画技法,将诗意凝于笔尖,重现三百多年前的澳门三巴院,让观众感受昔日大三巴牌坊的古朴气息。
“无尽的疯狂” 朱晨维个展
展期:2023年12月8日-2024年1月19日
地点:Artelli(新濠天地)
本次展览呈献当代艺术新星朱晨维全新个展,是艺术家首登澳门举办迄今最大型个展,带来逾50件最新原作首次亮相。展品包括两米高的澳门限定版,以及28尊30厘米高的独立配色定制系列。
康迪达‧赫弗:宏空之境
展期:2023年12月6日-2024年3月3日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一楼及二楼
国际知名的德国当代摄影家康迪达‧赫弗(Candida Höfer)以拍摄“空无一人”的宏大建筑空间而闻名。展览透过“走道”“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世界观”和“最新作品”六个单元呈现赫弗过去二十年摄影创作的代表作及近期新作共60件,题材丰富,作品不止承载着建筑物的历史,更探讨了建筑设计的演变、产生空间内容的能力,以及在特定时代继续以空间模型展现文化特质的方式,启发观众重新思考这些恢宏的公共文化空间背后的人类文明轨迹、空间与人的关系和意义。
丹青传情——陆昌百年诞辰回顾展
展期:2023年11月25日-2024年4月7日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3楼展厅
澳门已故著名画家陆昌精于中西绘画技法,善于以生活为素材,透过作品表达对现实的思考。这次展览精选其画作、首次展出的写生素描及友人佳作共150件套,包括油画、水彩、国画、素描、手稿和文献,完整展现陆昌一生的艺术轨迹和成就。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