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评测调动内驱力,以小指数撬动大治理。
12月22日,在南都2023年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研讨发布会上,广州市荔湾镇街“红棉指数”正式上线。这是南方都市报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领域的又一重磅成果、又一重要落地场景。
南都2023年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研讨发布会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其中包括: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等。
2021年,中共广州市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南方都市报,创新推出社会治理“红棉指数”,对全市11区的社会治理运行状况开展大数据画像、体检,进而客观掌握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情况。
目前,“红棉指数”已打造成为广州社会治理领域的“风向标”“晴雨表”,创新设立“红棉指数”被写入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基层安则天下安。为充分发挥“红棉指数”在基层的生命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中共荔湾区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南方都市报,在广州市“红棉指数”的基础上,结合荔湾实际,创新研发出荔湾镇街“红棉指数”。
荔湾镇街“红棉指数”延续了广州市“红棉指数”指标体系的理论和逻辑基础,并结合了荔湾区社会治理实际,以及镇街一级承担的不同功能定位进行研发设计,致力于为基层治理赋能。
荔湾镇街“红棉指数”涵盖六个一级指标,包括人身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安全、法治服务、公众参与等,具体指标共计66个。以辖区22条街道为监测对象,以季度、年度为频次进行动态监测、反馈监测结论。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测试、运行后,今天,荔湾镇街“红棉指数”正式上线。
未来,荔湾镇街“红棉指数”将充分发挥紧盯民生热点、紧扣平安焦点、破解治理堵点、推广特色亮点等功能,对基层社会风险开展预测、预警、预防,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荔湾、法治荔湾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何生廷
编辑:何生廷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重磅发布
深融合新联结高智量!2023年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
民呼我应 协同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