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外医疗是“白衣天使”爱心和责任心的跨国界挥洒,也是医疗体系“硬实力”的跨国界展示。近年来,广东医疗机构和援外医护通过长时间、多批次、多形式的医疗援外,形成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不可忽视的广东医疗力量。
为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广东医疗援外丰硕成果,南方都市报健康联盟即日起推出“‘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专题,讲述广东医院、广东医护的援外故事,致敬“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
回首援外之旅,这支医疗队经历了一段“治病、战疫”双线交织的岁月。2019年12月28日,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组建的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抵达非洲加纳,开启近13个月的援外医疗任务。
队员有来自影像科、妇产科、心内科、外科、眼科、新生儿科、针灸科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一名急诊科护师,随队还配有翻译和厨师各一名。
除了完成常规援外医疗任务外,医疗队还要协助受援国抗击新冠疫情。医疗队分享中国经验、运用中国智慧,在抗疫和日常医疗双线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任务,还依靠强大的中医药实力用针灸、雷火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传播中医药文化。
援外的390天中,这支医疗队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上万人次。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组建的第9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广东)抵达受援国。
数读广东省中医院援外医疗
医疗队: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组建的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
目的地:非洲加纳
涉及科室:影像科、妇产科、心内科、外科、眼科、新生儿科、针灸科、麻醉科等
援助时长:390天
诊疗量: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7489人次,为当地华人同胞提供诊疗服务2923人次,完成手术193例,抢救危重患者24人次
CT机瘫痪 他们靠基本功用回X光片
医疗本职和协助受援国抗疫,是援外队员们的主要工作。 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和新冠患者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医疗队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中国经验和做法惠及加纳民众。
第九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麻醉科主任石永勇邀请一批加纳专家和张忠德等国内专家视频连线,让加纳专家了解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和中医药抗疫方法。加纳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科梅得知中药汤剂能有效缓解症状时,主动与医疗队探讨,中医药应何时用、怎么用。
当全程闭环管理的队员们,依然因为外出采买和诊疗必需的接触而出现了一人感染后,医疗队更是得到了彼时正在武汉抗疫的“德叔”的全面支持,密切关注着感染队员的进展,直至全面康复。
疫情紧张,来中加友好医院看病拍片的患者增多。医疗队队员、影像科医生陈鑫每天要看大量医学影像,作出诊断。因为缺少必要的维护,医院的CT机已瘫痪停用,诊断只能依靠DR胸片。即便如此,陈鑫还是凭借多年经验,在模糊的X光片中找出病灶点,作出准确判断。
因为缺乏对感染者影像判断的基本认识,陈鑫还纠正了不少在外院CT做出的错误诊断,并将当时还称为新冠病毒肺炎的影像学特征逐一告知了受援国的影像科同行。“加纳的一些兄弟医院还是能够做CT,让他们掌握诊断技能,更有助于当地抗疫。”
广东援外队员们在医疗工作中因地制宜,小发明、小创造不断。因为眼科检查必须用到裂隙灯与眼底镜,需要与病人近距离面对面检查,相距只有10多厘米。在缺乏防护面屏的情况下,眼科医生冀杰开始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版的防护挡板。医院里不缺废弃的X光片,拼拼剪剪就形成了一个挺好的裂隙灯保护挡板,给自己和当地眼科同事加上一道简易的防护盾。
第9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广东)队员、眼科医生冀杰在指导当地同行实施眼科手术。
援外一年 医疗队诊疗上万人次
抗疫之外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与当地同行一道,做好普通诊疗服务。队员们多次参加复杂肠梗阻、胎儿宫内窘迫等急诊患者的手术救治,开展了动脉穿刺直接测压、床旁颈动脉超声、吸刮解剖技术等新技术。
石永勇告诉南都记者,援外的390天里,这支医疗队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7489人次,为当地华人同胞提供诊疗服务2923人次,完成手术193例,抢救危重患者24人次。
此外,医疗队为近300名患新冠的华侨华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中5名重症患者,在医疗队的治疗下顺利康复。
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黎旭光,则在临床工作之余与加纳同事总结救治经验,共同发表了中国-加纳友好医院成立以来的第一篇国际医学期刊文章,为当地科研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医疗队的努力,也换来当地居民的肯定。曾有一名小男孩指着影像专家陈鑫医生白大褂上的五星红旗说:“妈妈告诉我,五星红旗代表中国。是你们帮助了我们。”
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中医针灸、火罐、雷火灸等中医项目,传播中医药文化。
针灸、雷火灸展现中医魅力
当地医生拜师学艺
作为来自中医院的医疗队,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努力让当地患者感受到中医药的确切疗效。医疗队曾运用雷火灸,为腹部疼痛的女性患者开展治疗,获得患者称赞。
曾有一位当地患者,在搬运重物时扭伤了腰,导致剧烈腰痛,无法直立,行走困难。经过医疗队半小时的针灸治疗后,该患者完全恢复正常。该患者首次接受针灸治疗,即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
中国医生的“神奇针法”,在当地居民间口口相传。
“袁医生,我们想学习中医针灸。”当地医生纷纷拜师学艺。通过传帮带,袁锋为当地培养了3名掌握中医特色疗法的医生。
中医药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医疗队来到加纳最大的传统医学医院,非洲朋友纷纷站起身来,跟着他们打起强身健体的八段锦。此外,医疗队邀请加方媒体走进中医诊室参观中医治疗技术,为当地大学师生们讲授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加纳卫生部官员、当地医生和学生们对中国传统医学取得的成就和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赞叹不已,并表示希望能有机会来中国、来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中医药。
凭借过硬的中医功底,医疗队用疗效赢得了当地同行和患者的信任,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非洲大地上。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李阳 尹来
统筹:李文 游曼妮 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李文 通讯员 粤卫信 宋莉萍 查冠琳
设计:沈淑婷
技术支持:麦毓轩
编辑:李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带一路”上的广东医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