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故里,温暖侨乡。来到江门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未正式踏入其中,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实践中心门口两座醒目的卡通摆设。它们是传递恩平城市文明新符号的IP形象——“恩小文”与“恩小志”。走近细看,只见两座卡通雕塑头戴飞行帽,源自当地冯如文化的航天元素,下半身裤子上绘有淡蓝色水波纹,凸显恩平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域特色……
“恩小文”与“恩小志”,两个富含恩平本地元素的IP形象自上线后,便借由各种载体广泛传播,让宣传更加生动、互动更加活泼,正不断提升着恩平市文明实践的传播力和感召力。这两个IP形象的出现更像是一个缩影,背后反映出江门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大力实施文明实践品牌创建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
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近年来,江门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整合各级资源,培育出了“文明大讲堂”“文明集市”“田间课堂”“关爱小候鸟”等一批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这一个个品牌,正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着当地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同时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非遗展览馆、百姓大舞台、艺术展览馆、多媒体演示厅……在江门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像这样的活动场室共有16间,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定位。
其中,于2023年7月正式启动的“文明大讲堂”,下设了“理论课堂”“文化课堂”“新风课堂”三大课堂,分别聚焦基层理论宣讲、非遗文化传承,整合当地资源等不同侧重点,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动全市理论传播、文化传承、新风传颂、技能传授,带给市民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11期“文明大讲堂”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的宣讲类活动不同,“文明大讲堂”的授课内容可由群众来决定,做到了以群众诉求作为文明实践的出发点,让每个人都能真正参与到文明实践当中。
“像之前有一期‘教侨童学木鱼’,便是在群众建议下组织开展的。”恩平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工作股股长张金凤介绍。11月22日,一场恩平木鱼学唱活动作为“文化大讲堂”第十期内容闪亮登场。活动中,恩平市资深木鱼爱好者冯子畴向侨童及市民群众传授唱民歌的技巧和要领,并耐心讲解恩平木鱼背后的故事,引导侨童及市民群众深入了解恩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平木鱼学唱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便民化,恩平市把文明实践的足迹延伸到了广阔的户外,延伸到了群众需求的所在之处。
台上表演、台下“设摊”、中途互动相结合,这是江门恩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今年推出的又一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文明集市”。台下所搭建的一个个摊位,并不贩售商品,而是为群众提供包含医疗救护、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生活服务、义诊义剪在内的多项服务。这些利好的便民服务,吸引着周边的群众前来“赶集”,赶一场以文明为名的集会。
“文明集市”上,志愿者向市民群众讲解心肺复苏急救流程。
在恩平,类似这样接地气、聚人气,能够让群众学有所长、乐在其中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还有很多,如“田间课堂”“关爱小候鸟”等:“田间课堂”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围绕惠农政策、农业技术等方面设计授课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把农业知识传播到农村。“关爱小候鸟”项目,策划开展了“寻根之旅”夏令营、书法公益培训、茶艺体验课等一系列活动,用心守护华侨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李欣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吴文伟
图片由张金凤提供
设计:张许君 林泳希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
编辑:魏志鑫,李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新时代·新文明·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