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以“锚定目标不放松 坚定信心谋突破 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主题,向大会作报告。
锚定目标、坚定信心是此次大会的关键词,也是部署2024年相关工作的核心。顾耀辉强调,要深化落实“1114”工作体系,释放“百千万工程”与省实验区政策叠加效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奋力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
投资结构历史性扭转
预计工业投资增速超30%
报告首先总结了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顾耀辉指出,2023年,南海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落实“1114”工作体系,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改革转型稳步向前,城产人文加速融合,党建引领坚强有力。
2023年,南海全区预计工业投资超450亿元,增速超过30%,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动力,投资结构实现历史性扭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有望达到3%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超30%,累计超23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全区增“小巨人”企业18家,高企总数预计达4150家;招商引资再创新高,项目签约总额预计超1100亿元。
此外,南海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系统攻坚10方面33项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国务院大督查奖励,1镇12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全部规划编制完成;实施“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地艺术节、醒狮、龙舟、武术、粤剧等IP持续擦亮,文旅“出彩”引领城市“出圈”。
报告指出,南海构建了 “ 1114”工作体系,系统谋定了一 系列关乎长远发展的布局,高能级城市、高层次产业、高效能治理和高品位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直面六个方面瓶颈
实现六个“更大突破”
当前,南海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持续激发新活力、实现新突破?此次大会报告,直面了过去传统发展模式遇到的瓶颈,突出表现为“碎片化、低效化” 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可持续,“有链条、缺链主”的产业发展现状不可持续,“重眼前、轻长远” 的租赁经济模式不可持续,“城不城、乡不乡”的城乡形态面貌不可持续,“先污染、后治理” 的环境保护路径不可持续,“政府干、群众看” 的基层治理困境不可持续。
面对六个方面瓶颈,报告提出了破题之策: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之心;必须持续深化改革,破解转型之困;必须弘扬雄师精神,展现南海之为。
就2024年具体工作部署而言,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实现六个“更大突破”: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度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制造业当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入推进绿美南海生态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入构筑“三带三区 ”发展格局,在传承广府文脉上实现更大突破;大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在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鼓足发展信心
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再上新台阶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行动胜于一切。”顾耀辉在大会闭幕式发言时强调,要把发展信心鼓得更足、把改革转型推向更深、把共同富裕做得更实,各条战线要开足马力、争分夺秒,全力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佛山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作出更大贡献。
顾耀辉指出,信心也是生产力,南海的信心来源于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来自优质企业纷纷选择南海、深耕南海的利好信号,来自全区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渐入佳境,民生事业可感可及,风险底线筑稳守牢,全区上下要牢牢抓住“稳预期、强信心”这个“牛鼻子”发力。尤其要着力提振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加倍提振群众消费信心。
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型的时代,南海要持续锻造“南海雄师”,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要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个最大的改革工程干出实绩、干成品牌,带动发展理念转变、路径模式变革;要注重重点突破、形成效应,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集体经济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聚焦用力。
“南海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需要借力‘百千万工程’来破解,南海更有基础、有条件在’百千万工程’中一马当先,为全省先行探路。”顾耀辉强调,南海要紧扣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平衡、原撤并镇街活力下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三大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与省实验区政策叠加效应,围绕空间、产业、环境、文化、治理等领域细化任务举措、层层抓好落实。
【聚焦党代会报告亮点】
01/头号力度实施 “ 头号工程”
为全省、全市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在六个“更大突破”中,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放在第一位。大会提出,要以头号力度深入实施“头号工程”,做实强区促镇带村,为全省、全市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在强区方面,南海将全力推进“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引擎,辐射带动原撤并镇街区域振兴发展。加强区级统筹,推动项目、资金、用地指标等向12个重点平台倾斜等。
在促镇方面,释放镇域经济新活力,包括坚持既定产业布局,更好服务各镇街差异化建设、特质化发展等。其中,狮山要抢抓市委北向战略机遇,加快“双中心”建设,巩固千亿镇“领头羊”地位。桂城要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新型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城市客厅典范,向“千亿镇街”挺进。大沥、里水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强典型镇、中心镇,倍增经济总量,壮大“千亿镇街”后备力量。九江、西樵、丹灶要瞄准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异军突起。
在带村方面,激发乡村振兴内驱力,包括以“抓两端、促融合”思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落实“分六留四”政策,全面推行股份分红积分制;点线面结合提升城乡风貌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活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南海也提出了新探索。大会报告提出,南海将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探索“分润”模式,即村集体物业不再单纯收取固定租金,而是与引入企业按比例共同分取经营利润,以利润分成代替租金收入,推动村集体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此外,试点职业经理人,推动一批经济基础好、发展能力强的村(社区)创建“亿元村”。
02/推动新型工业化
提升“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以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型工业化,以培育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为主抓手,持续攻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资源,带动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协同发展、整体跃升。以数改智转为主攻方向,持续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深入实施“数字领航”计划,协同推进“单点突破”和“链式转型”,推动超60%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新型工业化,重点向战新产业要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依托季华实验室打造信息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借力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千亿产业集群。
在产业空间方面,加快“双十园区”、佛北战新产业园、佛高区南海园、三龙湾南海片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围绕“工改工”“集转国”和连片改造,打造一批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以产业生态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等18个优势产业链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以北交所为突破口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03/传承广府文脉
打造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
南海是岭南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去年以后南海构筑“三带三区”发展格局,推动岭南广府文脉传承。在文旅消费日益红火的当下,南海如何通过文化格局提升,实现消费升级?大会报告提出,南海要打造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游客体验广府文化最佳旅游目的地、湾区演艺新高地。
其中,要打造辐射湾区的文旅精品,以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化、体育、演艺、游学等产业及包括电商产业在内的新型商业业态集聚,全力推动艺术进商圈活动。宋城佛山演艺项目开业运营在即,要用好大型文体场馆设施,积极引进营业性演出主办单位、经纪机构,激活文化演艺资源。
在首届大地艺术节火热“出圈”的基础上,南海还将精心筹备第二届大地艺术节,强 化日常运营、引流转化,全面激发本土文化活力。用好醒狮、龙舟、武术、粤剧等文化 IP,发展赛事举办、游客体验、文创研学等业态,打造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符号和旅游产品。为进一步焕发千年古郡的时代魅力,深入推进“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用好美学赋能、艺术乡建,探索发展庭院经济、美学经济。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南宣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