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绿色鱼盒马村挂牌仪式在广东肇庆鼎湖区的观星农业数字化渔业养殖基地举行。在养殖基地中,彩虹鲷鱼、鲩鱼、鲈鱼、鲫鱼等不同品种的鱼正分别被安置在600套集装箱中养殖,据介绍,根据不同品种的鱼,每个箱子年产5000-1万斤。几个月后,这些活鱼便会通过盒马的供应链跨越千里,从肇庆到达北上、川渝等地。
把鱼从池塘搬出来
没有鱼腥味、吃着绿色鱼粮
为什么要把鱼集约养殖呢?“因为塘泥里的土臭素,池塘养的鱼或多或少都有腥气,想要去掉土腥味,就得给鱼创造更好的新环境。”盒马村负责人、观星农业董事长舒锐介绍,池塘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面积最大的作为水源,从中抽出来的表层富氧水经过杀菌处理后,便会流入养殖箱,鱼一直可以享受到源源不断的活水,将土臭素拒之门外。
盒马方面介绍,这些鱼除了没有“鱼腥味”,它们还吃着16款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鱼粮,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的身份认证。此外,传统的起网捕捞需要多人协作拉网,10个人一上午大概能捞2万斤,而在这类经过设计的新型集装箱里,打开箱子侧面这个双保险的盖子,10分钟就能放出5000斤鱼。
而从集装箱排出来的养殖尾水会依次流经多个不同功能的生态池塘,每一个池塘将降解一部分废料,最后90%以上的固体污染物会被处理掉,实现了养殖用水达标,并能循环利用。
南鱼北送
将优质农产品辐射到全国消费市场
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金发忠表示,鼓励企业利用数字化供应链能力,通过全国物流配送,将优质农产品辐射到全国消费市场。
盒马海鲜水产采购总监刘胜兵表示,一年前,他带着团队在遍访全国各地找好鱼时,发现了广东“绿色鱼”系列的好产品。但如何把这些绿色鱼,特别是娇贵的热带鱼彩虹鲷卖向全国,尤其是处于冬季的北方,并不容易。
第一个挑战的目标就是最远的首都北京,长达2000公里的物流。“我们很头疼,刚开始尝试了找外包的水车物流商,经天津中转北京,到了天津拆箱一看,彩虹鲷的死亡率非常高,合作伙伴差点想放弃了。”
刘胜兵表示,采购团队来到广东肇庆,坐上货运水车一路北上,记录着换水时间、氧气、活力度等等指标,终于在装载密度和温度中找到问题,“因为彩虹鲷是热带鱼,低于20℃就会发硬,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
刘胜兵表示,在历经数月的实验后,他们终于将这条特殊的鲜活链路打通,并给娇贵的绿色鱼实行单缸单养,成活率提升到95%。打通了北京后,盒马也开始将绿色鱼供应链复制到其他的城市,6月覆盖了华东,7月覆盖了华中, 8月覆盖了西南,10月覆盖全国。目前,这些“绿色鱼”已经生猛地“游”进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三百多家盒马门店。
文:冯家钜
编辑:冯家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