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求生到求声,全喉切除老人通过这个小装置恢复发声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4-01-10 16:26

“啊、啊、啊”“你好”,今年65岁的梁伯在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病房内做着发声训练。他是一名因罹患喉癌而全喉切除的失语者,两天前接受的发音钮植入手术正在让他慢慢地进入有声世界。梁伯坚信,通过一个星期的训练,他就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能够更为顺畅地沟通。梁伯是发音钮在我国上市批准后第一个接受植入手术的患者,而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将为全喉切除患者带来了重新会话、沟通的福音。

4032x3024_659e45fec5f8c.gif

800x474_659e45fe3dc31.png

从求生到求声 

全喉切除后他失语了三年

导致梁伯失去说话、语音功能的,是一种名为喉癌的恶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还是有相当患者因此失去声音表达能力。

“以我们中山一院为例,每年新收治的喉癌病患约有500例,其中20%因为病情需要必须接受全喉切除。”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雷文斌教授表示,喉癌又是一种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恶性肿瘤,超过70%的患者在手术等综合治疗后能够实现治愈。美中不足的是,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因为全喉(连同声带)切除后永远失去喉部而不能发声。

梁伯伯在4年前确诊喉癌,随后接受了全喉切除手术,2年前又因复发接受了综合治疗。“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都不能自由的发声表达,和家人沟通只能使用手机打字。”梁先生的女儿梁小姐告诉南都记者,父亲其实是一个非常热衷沟通的人,三年失语、失声,有着非常迫切发声欲望的老梁情绪颇受影响。他尝试过不少办法,最终都没有太大效果。

“眼见着他从一名癌症求生者,变成了一个癌症康复后的'求声'者。”梁小姐告诉南都记者,在去年10月发音钮获准在国内上市临床应用后,梁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发音钮首个进驻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在和雷文斌教授团队进行充分沟通后,老梁和家人决定接受发音钮植入手术。

图片

四种复声方式都能常规开展

植入发音钮或将日间手术完成

据悉,为了全喉切除患者,中山一院一早就发起成立了“无喉者协会”,向这一人群推广发声方案。向全喉切除患者推广电子喉、食道语和发音喇叭等复声方案。

使用电子喉,设备比较昂贵不说,其电子震动器原理发出的往往是电子音,并不清晰。而食道语需进行长期训练,失败率较高,需患者具有长期坚持的毅力。至于发音喇叭,也同样存在需手持操作、较难清洁的弊端。“加上发音钮这一方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四种复声方式,在国内都能常态化开展。”中山一院耳鼻喉科文卫平教授解释说。

1月8日,梁伯顺利接受手术。经过康复训练,1月9日他就能在发音钮的调解下发出较清晰、自然的单音节字。而在10日上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梁伯颇有信心地举起了一个手指头。在他看来,通过训练,再有一周就能更好的发声沟通了。

老梁在简单地演示了一遍从一到十的单音节发声后,特意通过手机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我盼这个发音钮很久,我也非常荣幸地成为上市后安装的第一人。借此机会更期待社会能帮助我们全喉病友,尽快将这个项目纳入医保,以更好地解决病友们的问题。毕竟,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病人在安装发音钮时会有经济上的压力。”

图片

雷文斌教授表示,发音钮植入术并不复杂,未来甚至能够通过日间手术这一快速、便捷的方式来开展。接受了系统患者教育后,患者能够较快地掌握发声方法,而且维护起来并不复杂,做好日常清洁能够长期使用。

“只要肿瘤没有复发,伤口愈合良好的全喉切除患者,都有植入发音钮的机会。不论是像老梁这样全喉切除多年的患者,还是新发患者。”

温馨提示:

出现这些症状后 要及时排查喉癌

据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丹介绍,喉癌是头颈癌发病率第二高的头颈肿瘤,发生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5%,占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的 65%~70%,在国内喉癌的发病率达到 1.1/10 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喉癌的治疗手段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性治疗策略。

“根据喉癌原发灶位置的不同,其症状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不适感、咳血等。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至耳鼻喉门诊就诊,完善喉镜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耳鼻喉科邓洁副教授提醒说,喉癌属于比较惰性的恶性肿瘤,整体治疗效果非常不错,大部分甚至都能完全治愈。

1280x432_659e468d0fff4.png

800x664_659e468d8ba5b.png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梁嘉韵 章智琦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