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0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报告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乳腺癌的众多基因型别中,HER2阳性是一种比较特殊类型,与之相关的治疗手段、方案革新,备受关注。
在新近调整更新的2023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纳入医保后,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有望大大提升该靶向药物的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当前乳腺癌治疗的效果已经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要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生存时间,更要响应国家号召给予乳腺癌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她们活得长、活得好、活得有生活质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外科王曦教授在出席由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广东)有限公司举办的乳腺健康宣教活动广东健康科普采风行活动时表示。
发病人数不断增多
但乳腺癌总体治疗效果在不断提升
王曦教授表示,无论是国际、国内,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不断增高的趋势都非常明显,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进步。其中,可手术乳腺癌病例的五年生存期达到了90%,而不可手术的晚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则从此前的10%左右提升到了当前的47%。“即便是晚期乳腺癌,经过综合治疗后,有大约一半患者能够长期存活。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乳腺癌靶向药物的精准运用和可及性的增强有着莫大的关系。”
王曦教授表示,以HER2阳性乳腺癌为例,其在早期原位癌中的占比超过50%,在浸润性癌中,占比也达到了20%~30%。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刚刚进入我国时的价格是比较昂贵的,这制约了临床应用。纳入医保后,其药品的可及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我们医院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乳腺癌中心,每年新收治的4000例病例中,就有两到三成需要用到这个药物。”
现在其皮下制剂版获准上市并纳入医保后,则能进一步减少患者在院内逗留的时间,减轻静脉注射给患者带来的身心负担。王曦教授表示,以往静脉输注该靶向药物,往往需要患者在医院花费2个小时以上,皮下制剂给药方式更快速、便捷、简单,患者可以在2-5分钟就能完成输注,通过细小微创的方式完成治疗。“在总体治疗效果一样的情况下,患者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回归正常生活。”
皮下制剂给药
将减少静脉输注带来的副反应
乳腺癌是一种特别强调早诊、早治的恶性肿瘤。“0期的乳腺癌治愈率接近100%,1期的也有95%的治愈率。到了2期、3期,其总体治愈率就分别下降到了70%和50%左右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乳腺外科史福军教授表示,如果是4期也就是晚期乳腺癌,其基本就无法彻底治愈。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晚期乳腺癌有了众多的治疗手段,积极干预治疗,患者延长5-10年甚至20年的生存期都是可能的。“许多创新药物和创新给药方式都在陆续推出,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确诊晚期乳腺癌后,患者不要轻易放弃。”
史福军表示,曲妥珠单抗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是确切的,以前一直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这一方式首先需要建立静脉通道,长期的输注有一定比例会发生静脉炎症,让患者产生抗拒心理。其次,静脉给药时间长,而且有静脉输注设备要求,医院也要同时配备医护人员管理,其对医疗机构的医护配备要求较高。
“皮下制剂上市并纳入医保后,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流程上,都更便捷。这些问题就能得到极好解决。以我们医院管理的乳腺癌病患为例,大多数患者还是非常希望或者期待这种更为方便、安全的给药方式。”
据悉,一项更大范围的数据调查显示,在接受静脉输注靶向药物的乳腺癌患者中,90%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皮下制剂,另有77%的医护人员也偏好于使用皮下制剂。
探索新型筛查手段
提升乳腺癌筛查效率
针对女性乳腺癌日益高发的现状,在治疗端不断发力的同时,广东省的临床专家们也在筛查端不断发力,以期更为及时的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及时治疗干预,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张安秦告诉南都记者,在我国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中,工作节奏更快压力更大的白领、骨干、精英女性往往发病风险更高。“此外,35岁以上的备孕人群,发病风险也会增多,这提示该类女性在怀孕前要做好筛查。”
张安秦主任表示,当前开展的乳腺癌筛查主要以大规模进行的农村地区两癌筛查项目为主。但这种广覆盖的撒网式筛查,效率略低,往往需要针对大量筛查对象才能找出一名乳腺癌患者。如果采用风险分层的方式开展筛查,效率更高且筛查出患者的社会成本也更低。
目前,国内专家也在探索类似的风险分层式筛查方式。“比如针对45岁以上的一般风险人群,2年左右接受一次检查。而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则每年通过B超加钼靶的方式来进行筛查。”
目前,针对风险人群的定义也在进一步优化,而针对乳腺癌不同人群开展分层管理、筛查,也将成为一个趋势。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