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交通运输”广州样本:利用公共数据赋能线路规划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4-01-15 18:21

粤数度之数据赋能产业③——广州地铁线网客运量数据产品

“支持交通运输龙头企业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复用,加强人工智能工具应用,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2024年1月4日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12个行业和领域,以推动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交通运输”正是其之一。

作为广东轨道交通行业首个获得认证的数据资产,广州地铁线网客运量数据产品2023年11月22日正式上架,是“数据要素×交通运输”的实践创新之举,通过利用这些公共数据为地铁管理与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合理优化线路规划与车站布局,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拥堵与延误,提高乘客满意度。

图片

激活公共数据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

生活在广州这座超大型城市,我们日常乘坐地铁、公交,用水用电等都会产生大量公共数据。我国公共数据占数据总量的比重达70%-80%。此次《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新服务,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3年4月11日印发《广州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全市公共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推动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流通交易。广州地铁线网客运量数据产品应运而生,作为广州市属大型国企,广州地铁响应国家、省、市有关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的要求,积极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全力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助力广州都市圈建设,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

谈及广州地铁线网客运量数据产品的诞生由来,广州地铁集团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陈倩慈告诉南都记者,从市场层面来看,线网客运量数据可以提供给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各个领域的需求方,尤其在站城一体化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服务,还通过聚集多元化城市功能导入酒店、办公、居住、娱乐、商业、文化、体育等多种设施,实现交通枢纽与商业区、居住区、综合功能区的复合发展,有助于完善城市的功能布局结构,但此前没有政策支持,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即使从自身发展来看,大量业务数据沉淀在各个业务系统,随着数字化转型推进,广州地铁正努力从传统生产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变。数据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重要的创新要素,将数据用于自身发展,未来更要有能力、条件整合多方数据为企业带来效益,为科研创新、科技赶超注入强大动能,既能助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又能进一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公共交通信息与便利服务。

图片

利用线网客运量数据赋能线路规划

谈及上架广州数据交易所过程中安全合规采取哪些具体举措,陈倩慈告诉南都记者,数据产品上架过程中经历了产品进场、合规登记、挂牌交易、推广等环节,作为全省首个开展此项工作的轨道交通企业,主要面临交易流程不熟悉、市场需求不明确等问题,需要与数据交易所保持紧密沟通,熟悉进程交易流程及合规要求,确保产品顺利挂牌。

在其看来,目前市场上对于数据交易普遍担忧的问题是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合规,亟须制定相关细则对行业进行指导。此次数据产品上架过程中他们多次邀请广州数据交易所相关专家、律师团队到公司现场培训与指导,前后沟通达30余次,听取专家意见,不仅在技术层面加强数据脱敏等保护措施,而且管理层面也完善相关制度流程,最后顺利通过数交所合规委员会审查,从前期调研到开发、挂牌交易历时5个月。

据介绍,此次地铁线网客运量数据产品主要以广州地铁全线网运营数据为基础,通过地铁、城际、有轨电车等车站获取的运营数据加工形成,目前以较为粗颗粒度的数据集交付。未来随着线网规模逐步从广州向外扩张,会随着线网扩大收集覆盖更多城市、更广泛的数据来源,整合多方数据,开发涵盖城市、区域、线路、车站、时段等多维度、更细粒度的精准客流数据产品。

广州地铁线网客运量数据产品已经发挥出哪些效用?陈倩慈坦言,作为地铁客运量数据发挥了很多效用,主要就是为广州地铁的管理、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通过对地铁线网的客运量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了解各站点客流情况、高峰期客流峰值以及客流分布情况等,这些数据帮助我们合理优化线路规划和车站布局,提高运营效率。在市场方面,通过对地铁线网的客流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不同区域交通状况、人流分布情况,城市规划、交通出行领域相关企业利用客运量数据可以提供相关咨询与服务,政府部门利用客运量数据可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与交通出行政策。    

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之间平衡是关键

该数据产品上架以来已经在企业、行业内引发广泛热议,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交易和相关领域发展,也为数据赋能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陈倩慈表示,需求企业通过使用数据产品更好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和商业决策。这些数据产品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与此同时,行业企业更重视数据治理与数据的合规性、隐私保护,推动行业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和完善,也促进了行业内各方合作与创新。

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数据资源被视为一种资产纳入财务报表,让数据资产化站上风口,数据价值通过数据创新应用、数据流通交易等有效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广州地铁财务部门也在开展前期研究探索,完善内部制度,联合集团数据管理、数据生产等部门,识别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资产定义和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数据资源,以便确认哪些数据可列入资产表及其价值。

未来如何更有效利用公共数据赋能,需要突破哪些关键问题?在陈倩慈看来,目前数据流通环节,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之间的平衡是关键,数据要素市场涉及大量个人和企业敏感信息,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数据泄露与滥用,又能达到数据交易目的。数据交易生态还在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制定更完善的数据交易法规、政策,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增加数据交易的透明度,保护数据交易双方的权益,并积极培育数据交易中介机构,提高数据交易专业化水平。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来说,还可能面临数据整合难的问题。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如何开展数据合作,有效整合全国区域的地铁、城际、有轨电车等客流数据,形成规模效应,构建出适合行业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仍需各界共同努力。

图片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研究课题组

统筹:邹莹 张纯

研究员:袁炯贤  设计:何欣

编辑:袁炯贤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粤数度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