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发布消息,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中国工商银行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廖林同志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陈四清同志的中国工商银行 党委书记职务。
廖林此前为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他自2021年3月起任工商银行副董事长、行长,2019年11月起历任工商银行副行长、副行长兼任首席风险官。
在进入工商银行任职之前,廖林有长达约30年的建设银行工作经验。
简历显示,廖林1966年2月出生,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获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1989年,廖林加入建设银行,曾任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副行长,宁夏分行行长,湖北分行行长,北京分行行长。
在地方分行任职28年后,廖林于2017年3月进入建行总行,任首席风险官。2018年9月,廖林被提拔为建行副行长。同时,他兼任该银行首席风险官,直至调任工行。
2019年11月,廖林出任工行副行长,使得当时副行长仅剩胡浩一人的工行管理团队得以扩充。廖林后又兼任工行首席风险官一职。
2020年12月,时任工行行长谷澍出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并接任董事长一职,工行行长一职由此空缺。一个月后,廖林升任工行党委副书记,后又出任行长一职。
在两大国有银行先后担任首席风险官的经历,使得廖林在对金融风险的把控以及对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上有着更多的经验与心得。
在2023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廖林指出,2023年上半年,工行的利润表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其中,“平衡”体现在风险与收益匹配度。
“我们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算综合账、算长远账,在控风险的前提下谋发展,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9.15 个百分点、拨备余额达到7512亿元,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1%、达到1747 亿元,实现风险抵补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步提升。”廖林称。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就任工商银行行长以来,廖林曾多次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减排、数字普惠、实体经济等议题公开表态。
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科技金融中心,廖林宣读了关于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的有关决定。廖林表示,工商银行将以科技金融中心成立为契机,持续迭代金融服务模式,打造“科创金融领军强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科技强国、金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12月,廖林在《中国金融》发表名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文章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贷款利率方面,强化LPR定价、强化综合定价、强化精准定价,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2023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数字普惠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时任党委副书记、行长廖林宣读总行决定。据悉,这是该行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迎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2023年11月,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廖林表示,实体经济的需要就是金融创新的方向,实体经济的痛点、难点就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工商银行将落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继续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快产品服务与业务模式创新,积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和融资结构,进一步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2022年5月19日,廖林在出席原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时称,要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坚决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做好“加减乘除”法。其中“加法”是指保持投融资规模增长;“减法”是指继续让利实体经济;“乘法”是指实现投向精准直达;“除法”是指免除多项费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022年2月,廖林在《中国金融》发表名为《发展绿色金融 提升服务“双碳”质效》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文章表示,金融机构要提高绿色金融战略定位,明确绿色金融转型路径,丰富绿色金融供给,通过不同种类的政策支持工具应用,降低绿色融资成本。
刚刚卸任工商银行党委书记的陈四清则是一位“老中行人”。
公开资料显示,陈四清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1990年加入中国银行后,陈四清曾在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工作多年并外派中南银行香港分行任助理总经理;曾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行长,中国银行副行长、行长、副董事长、董事长。曾兼任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董事长。2019年5月起,任工商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
此次换帅后,工商银行管理层暂为“一正四副”架构,除廖林外还包括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景武,以及副行长张文武、张伟武、段红涛。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经营保持稳健,实现营业收入6512.68亿元,同比下降3.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6.73亿元,同比增长0.79%;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44.4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0%。同期,该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55万亿元。
信贷重点投放领域中,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7万亿元,增速超20%,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万亿元,增速39%。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客户数均创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增速45%。绿色领域贷款增速超30%。普惠贷款增速近40%。涉农贷款余额超4.1万亿元,增速超26%。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去年9月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99.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8.25亿元;不良贷款率1.36%,下降0.02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末持平;逾期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为负。拨备覆盖率216.22%,提升6.75个百分点。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编辑: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