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和河套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平台,相比之下,沙头角合作区发展水平未达预期,深港两地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境外人员不得从深方进入中英街等规定,阻碍了深港市民自由流动。”正在召开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微众(盐田)律师事务所主任赵广群呼吁,深港两地加强合作推进沙头角合作区建设,并助力合作区成为国家战略。
赵广群建议,推动延长中英街通关时间至24小时、提高免税额度为每年每人9.6万元人民币、放宽港澳台及外籍人士进入中英街限制,优化中英街海关监管模式。
片区功能定位导致机制难以突破
当前深港合作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深圳西部、中部分别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两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在深圳东部片区,盐田也正在举全区之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确定了以深圳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沙头角口岸片区和香港沙头角禁区作为沙头角合作区先行启动区。
目前,沙头角合作区已纳入“深港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常态化议题,却依然存在问题。赵广群指出,沙头角合作区尚未形成国家战略,香港对该区域发展尚未形成明确的整体规划,常态化推进沙头角合作区的机制尚未建立。
此外,赵广群列举了合作区建设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例如,深圳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香港沙头角禁区的功能定位导致管理机制难以突破,限制了深港沙头角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港澳台等境外人员不得从深方进入中英街等规定,阻碍了深港市民自由流动;深港沙头角税负存在差异、深方沙头角企业经营主体计算增值税时缺乏进项依据导致税负过高等问题,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建议推动合作区内深港规则机制衔接
针对现状,赵广群在《关于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建议》中向深圳市政府提出多项建议,并希望积极协调香港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建议市政府层面出台政策支持沙头角合作区建设,建立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推动国家层面指导深港加快合作区建设。二是建议推动经济合作区的定位转变,在中央授权同意后,深港双方各自为合作区修法或者立法,对合作区内深港规则衔接作出系统性和制度性安排。三是建议协调港方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下设立沙头角合作区深港联合工作小组,签署沙头角合作区备忘录,将深港合作共识进行固化。
值得一提的是,沙头角合作区内中英街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春节前实现桥头街等部分街区开街运营。赵广群建议,推动延长中英街通关时间至24小时、提高免税额度为每年每人9.6万元人民币、放宽港澳台及外籍人士进入中英街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商品电子标签、便捷通道设置、商户数据接入、区内视频共享,实现旅客专道专行、快进快出、快查快处,提升游客通行体验。”赵广群说。
为鼓励港人来深创业、就业,赵广群建议,设立深港趋同的税负,对深圳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内经营的港方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这里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