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宝为鉴,览南粤风华。
它们或藏于深山,或潜于江湖;或畅销国内,支起区域发展的脊梁;或远销海外,架起走向世界的桥梁。
它们是广东“好料”!南方都市报、奥一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广东特有料”栏目,寻访南粤特色产业与宝藏好物,助燃“百千万工程”的星星之火;勾画广东尖子产品与一流制造,记录高质量发展的奋力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我们相信,每一个小样本、小数据,是缩影,更是未来。
第十四期,一起走进深圳市光明区,品味南粤春节的年味儿。
2024甲辰龙年春节来临之际,身边的不少朋友或许都已经拟定了出游计划,或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一睹北国风光,或赴碧波荡漾的三亚畅享椰风海韵……可大家也千万别忽略了,就在我们的家门口,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田园休闲首选地——光明区,正向全国人民展现着她独具一格的南粤风情。在这里,“光明三宝”令人垂涎欲滴,4000米虹桥婀娜多姿,800年古村古朴典雅,“神兽”麒麟欢腾贺新春。这个春节,就来光明,准没错!
天下第一鸽:
光明乳鸽,驰名海内外四十年
光明乳鸽与牛初乳、甜玉米并称“光明三宝”。作为“根正苗红”的深圳美食,光明乳鸽驰誉海内外已有四十年。
“皮脆、肉嫩、骨香、鲜美多汁”是光明乳鸽的特色,轻轻咬上一口,先是香脆的皮被咬开,然后一阵浓烈的肉香扑来。撕开乳鸽腿,香汁从皮下层泛出来,这里的肉最为嫩滑。卤水在长时间烘烤下早已渗入皮肉,一口连皮带肉,瞬间连着皮的酥脆焦黄肉混着可口卤汁送入口中,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光明乳鸽的历史,与深圳特区的发展史息息相关。成立于1983年的光明乳鸽老字号餐厅——光明招待所,是最早制作光明乳鸽的地方。在当时,去光明招待所吃上一口乳鸽,是颇为时髦又风光的一件事情。而在招待所门口排队领取乳鸽号码牌,也成了不少光明人儿时的记忆。有记录显示,在20世纪九十年代,光明乳鸽的最高日销量可达10000只。
在这美味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光明招待所人对烹制的专注与坚持。首先,在选材上,乳鸽全部以五谷杂粮,诸如玉米、高粱、麻仁、豌豆、小麦等饲养,营养价值极高,因而有“一鸽当九鸡”的美誉。乳鸽必须选用25天大的,这个时期的乳鸽肉质十分鲜嫩,将内脏和羽毛去掉后,均重为六七两,吃起来口感爽滑,甚至连骨头都能吃。
此外,用来熬煮乳鸽的卤水也十分讲究。将甘草、八角、桂皮、罗汉果等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和香料,按照严格的配比熬煮成卤水,用秘制卤水去除腥味。
光明乳鸽与寻常广式乳鸽不同,做法自成一派。常见的红烧乳鸽做法,先卤制、后晾干、上脆皮水、再油炸。光明乳鸽不上脆皮,也不风干,只有卤、炸两步,更好地保存了肉内的汁水,吃罢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据光明招待所副厨师长朱宏林介绍,制作光明乳鸽的卤水是30多年的秘方,根据节气一直在改进,但是“味道一直没有改变”。光明乳鸽的吃法也与众不同,“乳鸽要整只端上来,千万不能切,切开后汤汁会流失,味道也大打折。”朱宏林推荐了一套乳鸽的标准吃法:先吃头,营养最丰富;然后吃翅膀,最后就是鸽身。
近些年,随着线上销售的发力,越来越多的光明乳鸽“飞上”海内外食客的餐桌。光明区餐饮人在光明乳鸽的基础上,又创新开发出“光明乳鸽佛跳墙”与“乳鸽松茸花胶汤”两道新菜品,在传统粤菜基础上,加上乳鸽元素,浓郁荤香、荤而不腻、汤鲜味美,成为深受食客推崇的两道富有光明本土特色的上品佳肴。
城市上空的红飘带:
虹桥公园,“出道”即全国TOP10
2021年春节期间,深圳的小伙伴们都被一个网红公园刷屏了。在抖音发布的《2021抖音春节数据报告》中,刚开放不久的光明虹桥公园登上了全国景点TOP10榜单,位列第六名!据统计,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虹桥公园每日游客多达8万人。
虹桥公园的主心骨是一条中国红的虹桥,桥全长4公里,为全国第二大钢结构单柱多曲景观桥。走进公园,举目望去,只见虹桥蜿蜒曲折,就像一条红色的绸带逶迤于城市森林的上空,甚是壮观。
虹桥公园由世界知名的LOLA Landscape Architects、TALLER Architects、Land and Civilization Compositions(LCC)三大建筑设计公司联合打造, 2020年12月,首届“世界建筑节·中国”作品线上云评选结果在成都揭晓,光明区虹桥公园荣获了这个“建筑界的奥斯卡”盛会的“年度最佳景观设计大奖”。 2023年6月,首部表现光明区生物多样性的纪录片《森林发现》在虹桥公园正式开机。2023年8月,虹桥公园虹桥及附属钢结构部分钢结构工程荣获第十五届第二批“中国钢结构金奖”。
整个虹桥公园占地面积403 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1.8%,行走于这个超大的自然氧吧间,凉风习习、鸟鸣啾啾,有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感。另外,虽然虹桥长达4公里,但是由于设计师精心设计了16种不同的垂直交通接入形式,包括垂直电梯、旋转楼梯、环形坡道、屋顶台阶等,使得每个出入口的间隔大约为200米,大大方便了游客的进出。而在公园的碧湖区和虹桥终点,还设置了两个高为35米的观景塔,登临其上,眼底的青葱绿意与远方恢宏的现代都市天际线尽收眼底,绿色与发展在此得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虹桥的夜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入夜之后,桥上渐次亮起了橙色的灯光,在灯光的渲染下,橙红色的桥悬在墨黑的夜中,颇有一股山中秘境之感,夜拍出片效果更为迷人哦。
公园逛累了,也不用担心。就在与虹桥公园停车场直线距离仅100多米的1958文化创意园,引入了南粤美食园、阳光树下等优质餐饮企业,文化休闲区域有书吧、1958光明农场记忆馆、露营基地等多种设施,为来往的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光明慢生活:
迳口古村,偷得浮生半日闲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就在光明区,有一个地方,时光在此仿佛变慢了。青山、绿水、瓦房夹杂在楼房间,既远离车水马龙之喧嚣,又将历史与现代融于一体。这里就是光明区有着800年历史的迳口古村,深圳十大广府古村落之一。
迳口村的先民是元代后期从福建省迁入的黄氏族人。建于南宋末年的黄氏大宗祠至今依然屹立于村中。纵然沧桑的岁月为它披上了斑驳的外衣,但依旧是村中黄氏族人的精神图腾。每年春节,黄氏的海内外族人会回到村里祭祀,村里的麒麟舞队会挨家挨户上门拜年。这是一年中村里最热闹的时节,届时村中锣鼓铿锵,麒麟舞威风凛凛,让古村充满烟火气与活力。
迳口麒麟舞形成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迳口麒麟舞以广府舞步为主、灵活配以客家麒麟步法,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即麒麟舞的“头套”和“尾套”,“头套”动作有麒麟出洞、挠头、舔脚、耍尾等,尾套动作围绕着“青”展开,表现出麒麟降福人间,为人们带来喜乐安康的美好祝福。
2023年3月,迳口麒麟舞被评定为光明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迳口麒麟舞第五代传承人黄楸栋每周五、六带领师兄弟及队员们在黄氏大宗祠进行训练,从不间断,积极参与各类节庆时节的游园、进屋、拜年等传统民俗活动。
信步迳口古村,处处可感受到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悠闲。村口的大榕树下,村民们在闲话家常;广场咖啡屋里,游客们在暖阳下,捧一杯咖啡,偷得浮生半日闲;“鹿隐”市集上,年轻人择一方摊位,静守时光起合,淡看流年又度……少了都市的喧嚣,却多了一份心灵上的安宁。
古老的文化,在这座静谧的小村得以发扬光大。近年来,迳口古村以建设国际化街区为契机,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入驻,推出了许多特色文旅产品。在迳口供销社,麒麟文化衫、麒麟雪糕与“光明三宝”一起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商品。在黄氏大宗祠旁的陶园艺术体验馆,游客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体验陶瓷制作;在荔林公园里的茶屋,游客们可以围炉煮茶,也可以沉浸式体验制作宋代点茶;在筷箸小院,游客们可以在喝茶聊天中体验传统文化;在凤玦臻院,游客们可以体验花道课、古琴课、古筝课、茶道课、香道课等。丰富的美食,多彩的艺术,厚重的人文气息,让迳口古村穿越古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为市民游客带来丰盛的文化美学精神大餐。
策划:黄晶 张文新
采写:南方民间智库研究员 蒋清君
视频:邓志鹏
设计:刘思 虢娟 梁雪儿
图片来源:深圳光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特有料
编辑:蒋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