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国际妇女节,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在忙碌的履职中度过这一专属节日。
在全国两会广东团的代表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基层的女性代表。她们在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奔走于田间地头,为广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这次两会,她们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聚焦民生关切建言献策,发出“她声音”。
房奕玲:积极推进留守妇女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从深远的粤北瑶乡到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房奕玲承载着乡亲们深切的期望和信任,肩负着推动家乡发展的重任。“从2011年回到家乡算起,我在村里已经工作13年了。”
扎根基层13年来,房奕玲积极推进妇女参与村内公共事务。每年农闲时,家乡的壮年男子通常会外出务工,留下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在与留守妇女的日常交流中,房奕玲深刻感受到她们对于个人进步和促进家乡发展的强烈渴望。因此,她向村委会提出建议,积极吸纳有进步思想的妇女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决策,鼓励更多农村女性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实践中。
2017年,经房奕玲提议,牛路水村九个生产小组达成共识,决定在每组选出的两名队长中,确保至少有一名为女性。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房奕玲。
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房奕玲已有过担任全国妇女代表和县人大代表的经历。她充分利用这些身份,积极对外沟通,引进企业与专家资源,深入乡村为群众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请过粤菜师傅来传授点心制作技术,也过稻田养鱼高手来村里指导。”房奕玲表示,通过引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她帮助了更多有需求的群众,特别是提升了留守妇女们的就业技能,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房奕玲还致力于瑶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她在村里组建了一支“牛路水瑶山康乐歌舞队”,全队有20多名主力队员,大部分是村里的妇女。歌舞队以连南瑶族历史悠久的长鼓舞等传统表演艺术为核心,同时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为观众呈现精彩的演出。在每次的表演中,歌舞队不仅向广大群众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再次参加全国两会,房奕玲带来了三件建议。“第一件建议是关于支持民族医药发展的建议。第二件是建议在清远连南引进专业的、国际性的自行车赛事,这有助于提高我们连南县的影响力,提升经济收入。”房奕玲介绍,第三件建议是关于启动建设福建厦门至昆明高铁铁路韶关至柳州段的建议,“这段铁路会经过清远‘三连一阳’(连州、连南、连山、阳山四县),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肖丽梅:这个时代女性也可以有所作为
3月8日妇女节当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丽梅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心和祝福,“今天广东代表团也专门为我们女性代表准备了鲜花和礼物,包括各级领导也给了很多鼓励和祝福。”
“非常幸运可以生长在女性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代,同时非常感恩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条件!我们也会以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态度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能量。”肖丽梅感叹,自己充分感受到当今女性地位越来越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丽梅。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专业的肖丽梅,与丈夫于1998年在河源创办了酿酒厂。经过20多年的努力钻研,肖丽梅创新研发出防酸技术,破解了娘酒保存难等问题,助力娘酒走出河源山区。其中,客家糯米酒标准化生产工艺经省科技厅组织成果鉴定核心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科技进步奖3项,自主培育的康仙糯于2015年获评广东十佳优质稻米品种,为更好促进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肖丽梅向南都记者介绍说,在她的专业合作社里,女性成员就占据了80%左右。在农村,青壮劳动力一般都在外务工,于是她的合作社因地制宜,吸纳农村留守妇女工作,使其可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家增加收入。从糯稻到糯酒以及糕点的全产业制造链条中,她就发现,“在工作中,用我们女性细腻的视角,去注意观察酿酒过程中不同的变化,会比男性做得还要好。”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肖丽梅准备了三份建议,其中就包括产业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方面的建议,她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培育乡镇中小企业,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把科技人才更好地留在乡镇。她表示,“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第一天听了政府报告后,里面提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壮大富民产业等内容,从心底感到非常振奋!”
沈燕芬:努力讲好新农人的故事
如何在三年时间里,盘活3000余亩撂荒地?这件事,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办到了。
毕业于深圳大学现代企业管理专业的沈燕芬曾是一名都市白领,2020年,她辞去了在深圳写字楼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广东增城农村,成为一名90后“新农人”。2021年,为解决农忙时期农机具调配不开这一难题,沈燕芬牵头成立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联合社,目前,农机联合社年服务面积超10万亩次,服务农户累计超4000户。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
“我返乡后,看到农村有不少闲置或者低效利用的土地。了解到广东在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流转的政策,我决定承包荒地复耕复种。”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沈燕芬带领团队深耕田间地头,调动各种大型农机具进村,将3000余亩撂荒地盘活利用,实现土地复耕复产,带动村民们年增收超百万元。
“‘百千万工程’对农业领域来讲是非常不可多得的机遇,科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沈燕芬说,“现在我们种田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耕作模式了,这跟以前的耕作完全不一样,而这一切得益于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沈燕芬认为,“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州增城,我发现身边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了。他们把在大城市里学到的技能或者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带回到乡村,有的新农人还在田间地头玩起直播,为乡村打开一片新的格局。”
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沈燕芬今年将关注焦点放在农业农村领域,围绕“新农人”的职业保障、成长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她表示,“希望更多‘新农人’回得来,更留得住,真正扎根在农村。”
“今天阳光明媚,心情灿烂,备受鼓舞。”沈燕芬说,“我将更努力讲好新农人的故事,为‘三农’发展发声献策。”
李小兰:带着家乡的产业梦、铁路梦和飞机梦赴京履职
“‘百千万工程’进入关键一年,希望大家合力做好乡村建设,让子孙后代享受到更好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作为来自基层农村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兰时刻关注如何让发展的成色更足、效果更好、群众更满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兰。
“过去一年,我们隆久村党总支积极动员大家参与到村里各种事务的处理和民主决策上来,想方设法把闲置的土地等资源用起来。”李小兰介绍,2023年,隆久村通过民主决策推动土地流转150亩,出租闲置土地90亩用于发展光伏产业,同时入股罗定市船步镇生态养殖小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9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越来越厚实。
“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进一步做好产业文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有什么、能做什么,要把每一名村民群众动员起来,把村里每一块田地、每一片山林、每一个池塘用起来,”同时,李小兰也认识到发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要巧借各类政策和活动的东风,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让群众兜里鼓起来,心里乐起来。”
李小兰一直心系家乡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李小兰带着家乡的产业梦、铁路梦和飞机梦来到北京,提出支持两广地区打造肉桂全产业链、推进云浮机场和罗定至岑溪铁路(简称“罗岑铁路”)建设等建议。她表示:“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切实帮助家乡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回去后,我将把全国两会上的‘好声音’带回群众中,让大家鼓足精神,踏实工作,创造更好的未来!”李小兰说。
统筹: 李陵玻
执行统筹: 陈杰生 吴璇
采写: 南都记者 杨伽 张婷 魏志鑫 张思琦 实习生 朱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
编辑:魏志鑫,张思琦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全景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