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院士大查房”疑难病例 钟南山指导成功救治患者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4-03-22 20:52

今年60岁的刘伯和儿子怎么也没想到,会以这么特殊的形式见到钟南山院士。“网上一查就知道,这里是呼吸科最牛的医院,我们就来了,没想到还能请到钟院士来给我爸看病,太意外了。”

肺泡蛋白沉积症是由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表面活性物质障碍或是异常的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引起的,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腔内大量沉积为特征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6/10万-3.7/10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患者通常有咳嗽、咳痰,偶有发热和体重下降。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不是药物,而是支气管镜下全肺肺泡灌洗。然而,刘伯同时还是一位肺癌患者,即使进行了“洗肺”,但是根源问题仍旧无法得到解决,如果再继续进行化疗和免疫治疗,即使肿瘤缩小了,但是症状却加重了。

那么,当肺癌与肺泡蛋白沉积症同时存在,抗肿瘤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免疫治疗是否会加重肺泡蛋白综合征的进展?

为了准确找到治疗方向,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其作为“院士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邀请多学科团队共同为他的治疗出谋划策。

1月17日上午,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来到刘伯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呼吸肿瘤科病房,尽管前一天已经知道钟院士会亲自过来查房,但是真的见到这一幕时,刘伯显得异常激动。

图片

钟南山院士仔细查问了刘伯患病以来的情况,并亲自给他做了体格检查,安慰他“不要着急,我们会想办法”。

床边查房之后,钟南山院士与来自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风湿免疫等多学科进行联合大查房,从多角度进行了病情分析,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李时悦副院长提出,当时患者肺纤维化及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还是要先考虑肺癌的治疗,再针对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纤维化等进行治疗。

钟南山院士全程仔细听各学科的分析与意见,并总结道:“目前患者的主诉是气促严重,其他病情相对还比较稳定,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希望还是有的,建议内科多想办法尽量改善他的情况,争取外科手术根治肿瘤。”

治疗方向确定之后,呼吸科、胸外科两大学科默契配合,结合药物治疗,积极调整肺功能,为患者的外科手术创造条件。

一个阶段的治疗之后,经过多学科评估达到手术指标,2月29日,在世界罕见病日这一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团队为刘伯开始了这场“艰难”的手术。

图片


在麻醉科、护理团队、手术团队等默契配合下,刘伯的这台微创肺癌根治手术顺利完成,将肿瘤组织切除,并进行了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显示为肺腺癌。

术后,胸外科与呼吸科、肿瘤科加强团队协作,共同为患者术后的肺康复锻炼、抗纤维化治疗、规范药物使用等方面保持密切的沟通,帮助刘伯得以平稳恢复,并最终达到出院标准。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韩文青

编辑:伍月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