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间,中泰化学(002092.SZ)突发多条公告,称控股股东新疆中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泰集团”)因涉嫌组织、指使上市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同时,中泰化学还收到了新疆证监局关于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相关责任人杨江红、冯斌、刘洪、江军、王海玲、彭江玲、黄增伟7人收到新疆证监局警示函。
对于业绩、股价正处于周期底部的中泰化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中泰化学则表示,此次立案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中泰化学三年被占用资金84亿,虚增收入73亿
公告显示,中泰集团涉及两项违规行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
经查,中泰化学及其子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支付预付款、代垫费用等形式,向控股股东中泰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支持。2021年至2023年,中泰化学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累计发生资金高达84.17亿元。截至目前,上述资金占用款项均已归还。
同时,中泰化学及其子公司未恰当选择贸易收入核算方式,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公司分别虚增收入8.97亿元、21.4亿元和42.48亿元,虚增成本8.97亿元、21.40亿元和42.48亿元。这也导致中泰化学2020年至2022年定期报告以及2023年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等发行文件存在披露不准确问题。
3月20日、22日,中泰化学及其控股股东中泰集团接连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对此,中泰化学表示,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随后,深交所向中泰化学发出关注函,并称将对中泰化学及相关当事人启动纪律处分程序。深交所同时称,希望公司及当事人认真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再次发生。
根据相关规定,新疆证监局也决定对中泰集团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警示公司认真吸取教训,加强证券法律法规学习,强化信息披露管理。
7名涉事人员被发警示函,时任董事长负主要责任
中泰化学及中泰集团多名相关人员亦因此事受影响。
其中,王洪欣于2001年12月至2020年2月担任中泰化学董事长,2012年6月至2023年2月担任中泰集团董事长,组织实施了任职期间的资金占用行为,应该对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两项违规行为承担主要责任。新疆证监局决定对王洪欣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龚春华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担任中泰集团财务总监,实施了所任职期间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两项违规行为。新疆证监局决定对龚春华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另有5人被波及: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在中泰化学担任董事长的杨江红,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担任中泰化学总经理的冯斌,2020年11月至2022年9月担任中泰化学总经理的刘洪,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担任中泰化学财务总监的王海玲,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担任中泰化学财务总监的彭江玲,中泰化学现任总经理江军,中泰化学现任财务总监黄增伟。这5人均被新疆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股价、业绩持续低迷,存量债券会否受到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中泰集团是新疆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新疆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2012年7月,中泰集团在中泰化学的基础上成立,2021年5月被改组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并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95%的省属国企。中泰集团是中泰化学控股股东,持有后者25.44%的股权。
中泰化学前身是新疆氯碱厂,以氯碱、粘胶为双主业,也是氯碱行业龙头企业,主要生产聚氯乙烯树脂(PVC)、离子膜烧碱、粘胶纤维、粘胶纱四类产品。
2021年,中泰化学曾凭借行业高景气,业绩和股价一度刷新历史纪录。近年来,受行业周期底部影响,中泰化学的业绩、股价持续低迷。
据中泰化学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度净利润亏损27亿至29.8亿元,同比下降478.15%至517.37%。这是中泰化学近20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年度亏损。
对于大幅亏损,中泰化学解释称,受行业周期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不同程度下降,加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联营企业业绩下滑亏损增大,投资损失增加,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两家公司的财务压力也很大。截至2023年9月底,中泰集团总资产1425.25亿元,总负债1018.2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706.28亿元,主要包括短期借款226.14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199.63亿元;公司账上资金仅175.37亿元。同期,中泰化学的资产负债率达59.95%,去年前9个月的财务费用高达8亿元以上。
联合资信曾在2023年11月出具的评级报告中指出,中泰集团收入及利润对中泰化学依赖度较高,经营业绩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显著。中泰集团整体债务负担较重,短期债务占比高,贸易业务对资金形成一定占用。
二级市场上,自2021年9月阶段性高点至今,中泰化学的股价区间跌幅超过70%。截至3月25日收盘,中泰化学报收4.66元/股,跌幅为2.71%,最新市值为124.06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中泰化学旗下有5只存量债券,总规模26亿元,其中余额为5亿元的“21新中泰MTN001”将于6月16日到期。中泰集团现有存量债券有7只,总规模74.1亿元,有只余额为0.2亿元的“19新泰01”将于5月20日到期。
就在中泰化学公告称被立案调查当日,3月20日,中泰集团公告称,根据资金安排计划及近期市场变化情况,决定取消2024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简称“24新中泰集MTN002”)的发行,调整后的发行安排另行公告。
此次事件是否会对上述存续债券信用水平产生影响?多年信披违规、财务造假,中泰化学的内控制度是否形同虚设?针对上述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中泰化学方面致以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任何回应。
3月25日盘后,中泰化学公告称,申万宏源证券将作为“23新化 01”“23新化K1”的受托管理人,已与中泰化学进行了沟通。目前中泰化学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未因上述事项受到较大影响。申万宏源证券提请投资者关注上述事项,对相关事宜作出独立判断。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方诗琪
编辑:方诗琪,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