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3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介绍,广东再亮经济“成绩单”。
从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本次发布会生动展示了广东不仅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也在链接世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日之广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航道上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奔赴“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美好未来,也为世界打开一扇读懂中国经济时与势的窗口。多名参与了本次发布会的外媒记者在现场告诉南都、N视频,看好广东能够继续在与世界的合作中发挥先行者的作用。多位国际权威人士、外企高管及广东企业代表也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他们见证、参与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感悟。
3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就更深。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新定位,更离不开广东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枢纽意义。
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广东首先是大湾区交通枢纽。在“澳车北上”政策正式施行之后,过去一年里,“港车北上”等政策的相继落地实施,开启了内地与港澳互联互通的新模式。
2023年7月1日0时9分,车牌为“LL7999”的香港单牌车成为了首辆入境的“北上”港车。车主李伯欣告诉南都记者,当天凌晨,他带着家人朋友在入境珠海后,驾驶车辆通过洪鹤大桥前往珠海的金湾航空新城,全程只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非常便捷”。
而据本次发布会透露,两项“北上”政策实施以来,同李伯欣行走着相同路线、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新华社发
“交通热”屡破纪录。自政策实施以来,经珠海口岸通行的“港车北上”月均增速超过58.17%。2024年以来,“港车北上”数量月均达到9.89万辆次。2月,“港车北上”数量首次超过单月10万辆次,较政策实施首月增长超过1490%。
此外,3月1日,横琴合作区实现了分线管理、琴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也将在今年建成通车,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更让广东成为大湾区招商枢纽。承接重大机遇,广东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大湾区。连续两年里,广东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累计签约1700个项目,总金额4.7万亿元。去年,广东还在德国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欧洲经贸合作交流会。
正如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所说,粤港澳大湾区所借助的,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力,“‘9+2’所有城市都各有优势和特点”。
拥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地位,通过不断发展的“1+2+1”招商引资政策,广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吸引力。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历数大湾区优势——庞大的市场和消费人群,一流的高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发达的金融市场,先进的港口、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一系列政策优惠,共同构成了广泛的商业机会和合作潜力。
在出席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活动后,赛亚丁向南都记者感叹,他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球企业搭建一个又一个共享机遇、成就发展的新平台。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广东作为外资外贸大省,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组数据引起了贝宁《外交标签》杂志记者Heribert-Label Elisee Adjovi的注意——去年广东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超过2700亿元、增长3.9%,占中非贸易的13.7%。
贝宁《外交标签》杂志记者Heribert-Label Elisee Adjovi。
作为本次发布会上唯一一名提问的非洲记者,他告诉南都记者,广东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也是合作强省。他希望广东继续加强与非洲之间的密切合作,看好广东能够继续在与世界的合作、尤其是与非洲的合作中发挥先行者的作用。他坚信,在这个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中国与非洲双向开放的时代,广东将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这种信心来自于广东雄厚的底蕴——
去年,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达到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多家在广东布局。
这也让毛里求斯广播公司记者Aastha Gobin赞叹不已。
毛里求斯广播公司记者Aastha Gobin。
发布会结束后,她向南都记者展示了自己记满笔记的资料本。“这次发布会让我了解到,广东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她说,“广东取得今日之成功,是实施了富有远见的改革,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广东为吸引贸易而出台的投资政策。”
中国是毛里求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19年,两国签署首个中非自贸协定,为深化两国经贸关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次发布会透露,去年,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64%,东莞外贸依存度达到124%,深圳达到113%,外贸外资在广东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Aastha Gobin从中也看到了广东与非洲深化合作的可能。“广东通过实施高质量的改革和发展,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也为非洲建立了一个加强贸易的平台,使得非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她说道。
下一步,广东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
“与此同时,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当投资者来到中国、来到广东,他们会看到这里的制造业、技术和服务等,前景无比巨大。”Aastha Gobin说。
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今年1-2月,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982家、增长38.1%,这也充分表明广东是广大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据介绍,依托广东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几年,广东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企业的投资都超过一百亿美元以上,中海壳牌三期去年开工建设,埃克森美孚一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将于明年建成。不少的外资企业在广东纷纷设立研发中心。
今年2月29日,巴斯夫正式宣布启用其位于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一体化技术中心。该中心是巴斯夫全球创新战略的具体实践,同时也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
去年11月,南都、N视频推出《“中国好!”系列外企高管访谈》,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巴斯夫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全面推进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等大型在华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他特别提到,“接下来的5到10年中,我们计划在华投资的资金,超过一半都将用于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的建设。”
南都记者注意到,除巴斯夫外,近年来包括埃克森美孚、西门子在内的外资龙头企业亦纷纷在粤布局创新研发中心;霍尼韦尔、采埃孚等更依托在广东的产业链及创新研发团队辐射华南乃至全球市场。
2023年8月,采埃孚华南地区首个研发中心——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正式开业、采埃孚中国第二家汽车电子工厂——采埃孚广州电子工厂正式开建,助推广州市构建万亿级“智车之城”。
采埃孚集团董事、亚太区负责人斯蒂芬·冯·舒克曼(Stephan von Schuckmann)向南都记者表示,采埃孚对地域的选择十分严格,既要看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也要看当地的教育环境、人才等诸多方面。广州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非常丰富,客户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采埃孚布局在此,也是为了更好支持客户。
外资企业的一次次选择,都成为广东创新氛围、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解。
广东制造走向海外擦亮中国品牌
为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块最大的短板,党的二十大以后,广东省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目前,“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圆满实现。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
广东的县域各有特色,镇域是上关县域发展、下链田间地头的关键节点。去年11月,南都、N视频推出“广东小镇的海外生意”专题报道,讲述一批广东小镇抢占跨境电商风口,搭上“科技快车”,延伸、补齐、建强产业链,继续在国际市场展身姿,助力推动广东“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去年11月,南都、N视频推出“广东小镇的海外生意”专题报道。
汕尾海丰可塘这座“珠宝小镇”就抢占了电商的风口。近年来,可塘镇将珠宝与电商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搭建了电商直播平台,提供成熟的直播运营培训服务,帮助珠宝商户、主播快速入局电商生态。
与此同时,跨境直播为可塘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直播间里,来自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网友能选购心仪的珠宝,也能了解可塘的风土人情和发展面貌。
去年,广东顶住各方面压力,进出口完成了8.3万亿元,逆势增长0.3%,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去年达8433亿元,增长了25.2%,大概占全国4成。
展望新的一年,广东可塘珠宝交易市场跨境电商业务负责人王伟斌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将继续开拓跨境电商蓝海,为跨境业务人才打造新型创业平台——“可塘跨境人才孵化器”,组建成立跨境业务MCN机构,让人才引进、技能培训、技术支持、货源支持、实战操练、创投资金等关键环节实现全面闭环。
广东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货物进出口额中95%属于制造业产品。广东制造业通过与众多国外合作伙伴协同共赢,为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州番禺产的抓娃娃机行销全球,东莞原创潮玩破圈出海走红欧美日韩,深圳制造的义齿出口多国并积极向“智造”转型……去年,南都、N视频推出“广东制造的海外爆款”系列报道,讲述这些广东制造的好物不仅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更凸显了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和雄厚实力。
去年,南都、N视频推出“广东制造的海外爆款”系列报道。
深圳是全世界最大的义齿生产基地,每年生产约5000万颗义齿,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深圳义齿加工行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让国外市场及时更新了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从而提升了中国智造的影响力。
今年年初,深圳美牙牙义齿加工厂业务员巩坤告诉南都记者,期待她所在的企业能继续投入义齿加工的数字化设备,保持与全球各地客户的沟通交流,在合成树脂义齿等产品方面继续创新,把“广东制造”和“广东智造”推向世界。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何嘉慧 见习记者 肖玥 发自北京
编辑:张亚莉,何嘉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点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