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尝试阅读“不可能之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4-22 23:08

出版从业者朱利伟,长期拍摄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今年已经是第六年。在世界读书日到来时,她发表文章回顾了这些年在地铁上拍到的“小众之书”,涉及政治法律、金融经济、医学健康、古籍文化或学术专著,她认为读者于公共交通工具上读这些“小众之书”,意义是“对自我渴求的追寻与满足”。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使民主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汇编》《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黄帝内经·上古天真·天真的力量》《颜氏家训》……这些书名罗列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崭新而陌生的阅读景象,当读者与网友的视线被热门作家和流行图书的刷屏所吸引时,当超级畅销书引领出版与阅读潮流时,这些“小众之书”如小花小草聚集成了一片草原,使人目光无法穷尽。

这些年,阅读这个概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些冲击包括:强调对经典的重视,对文学书的推崇,对励志书的热爱,对漫画书的包容……主流阅读越发呈现出一种热闹又纷乱的样貌,这何尝不是推导与引领的结果?舆论一方面热衷于看到读书的人变多,而现实却是另外一个结果,大众阅读的异化似乎无可阻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众之书”阅读所传达出来的那份安静与坚定,还原了阅读的本来面目——阅读是一种自我驱动的行为,不为外界因素所影响,是人与书之间最纯粹的交流。

“小众之书”的阅读,或出于提升职业素养需要,或寻求精神深处共鸣,或是个人难以与他人分享的兴趣……这种阅读的最大特征是“专注度”,因为如果失去专注,这些书很难真正被读进去,被学习与吸收到。时下,人们总是难以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根本原因就是没法与书建立亲近的关联,不能将读书变成一种“成瘾”行为。在读者拿起一本书没读几页就放下、转而去刷手机的时候,这已经决定了,大众阅读到了一个需要转弯的时候。

阅读一些“不可能之书”,或是可以解决阅读倦怠的一种办法。所谓“不可能之书”,是指那些买来后就藏于书架不见天日的书,自己一直想读却觉得不可能读完的书,在阅读兴趣之外但能够真正弥补自己知识缺陷的书。往往是这些“不可能之书”,能够清除掉阅读之前的浮躁,在进入书本之后,领略到“深阅读”的滋味与魅力。当然,只读自己喜欢的书,没有任何问题,但前提是要知道,单一类型或题材的书读多了,会生出一堵围墙,把自己堵在墙中。

创新与创造,往往在不可能中诞生。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比读一本书更重要的是,思考一下读书方向与办法,这方面想清晰了,那些阻碍阅读习惯养成的因素,就可能会很快不翼而飞。 □ 韩浩月

编辑:张子庆

4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张子庆2.5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