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主题研讨会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华书局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联合主办,中国编辑学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新闻战线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出版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与会。会议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主持。
发布会上,中华书局向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赠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新书。
现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由彭璐珞、肖伟光合著,中华书局2024年4月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从浩瀚的古代典籍中提炼出“生生不息”的仁道理念、“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品格、“形神兼备”的生命观念、“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15个核心内涵进行深度剖析,全面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文化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与“古老中华文明”的关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逻辑,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价值观层面的本质区别,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重大创新。
会议现场。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肖启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自信、民族认同与民族凝聚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密切相关。中华书局作为出版“国家队”的一员,一贯重视主题出版,先后推出一批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一书,是书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论述而策划出版的主题出版类图书。充分考虑普通读者的需求,是该书作者和出版社的高度共识,也是中华书局在主题出版领域学术水准和大众化表达合炉而冶的积极尝试。
该书作者、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彭璐珞讲述了该书的创作历程。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冯友兰先生曾有“亦新亦旧”的名言。彭璐珞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崭新的实践、文化基因是古老的存在,“新与旧”是一百多年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试图探讨的主题,传统现代化、学术通俗化、文化大众化则是对这本书的定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希望在理论上有所创见、知识上有所增量、文化上有些含量;另一方面,力图做到话语上的雅俗共赏,希望不论对学界还是对大众,都有所启示。
与会领导和嘉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围绕如何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主题出版类图书的策划出版等议题积极发言。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从出版编辑角度谈了三点体会。一是与同类选题的图书比较,《文化基因》有其差异性的视角。差异性的视角不是为找差距而找差距,该书区别于其他图书很重要的一点是另辟蹊径地挖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二是作者有一定的理论勇气和理论功力,编辑也非常用心。三是该书的核心内容逻辑严谨,论述有力,论证用心。郝会长还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书中某些例子用的是否合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只从根脉角度进行梳理是否合适等等。总之,这是一本集选题差异性、作者厚重的学理性、论述深刻的逻辑性、引文广博的丰富性和结论有力的科学性于一体的新作,值得研读推广。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胡长栓认为,《文化基因》“以文释史、以史释文”,体现了两位作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和使命意识。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基因进行探索,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呈现了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图景,这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以及二者如何相结合的问题,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大有裨益。
新闻战线杂志社副总编辑董建勤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读起来非常解渴,有酣畅淋漓之感,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宏大叙事之下的精细表达上做得比较好,这是很多同类图书有所欠缺的。二是非常好读,将传统文化深入到骨脉中,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而且引用得非常精准,可见作者的功力。三是贴近现实,对当下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比如讲到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等等,都是从我们自身讲起、做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还在破题过程中,希望这类好书能够越来越多,助益更多读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分享了自己对“现代化”概念、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的理解和研究心得。他认为现代化的概念或者真正的起源本身应该就是从中国开始,只不过之前走了一段弯路。过去强调西方所谓的民主带来了现代化,有些倒果为因了。中国走的是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是和平主义而不是对外扩张,和西方军事化发展的模式不同,所以中国才是世界未来的希望。
人民出版社编审柴晨清认为,《文化基因》的写作注重阅读体验,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下功夫,为图书出版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宣传阐释总书记思想提供了非常好的参照。该书是一部以过硬政治质量为内核的高质量学术著作,政治站位高,理论逻辑强,文化底蕴深。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室主任李勇刚谈到了一个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百年前北大红楼凝结了魂脉,现在要让根脉重新激活,表面看上去不一样,那么其内在的一致性在什么地方?这本书的书名给出了答案,即“文化基因”。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即使强起来也是行之不远的。我们的文化基因在不同时代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涵,叫作“生生不息”,这恰恰可以看作我们今天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中国外文局煦方国家传媒常务副总经理王新玲分享了一些与外国媒体和友人交往的感受,强调传播的重要性。现在的年轻人是Z世代,他们是网络原住民,我们的图书策划要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在学术类出版之外,大众类图书也是很重要的板块,出版从业者要主动占领这部分市场需求,再以优秀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引领年轻读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金萍则从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本著作谈起——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现代中国的历程》。她感觉《文化基因》这本书既有学术性,又面向大众,还有政策性解读的特征,具有“三合一”的特征,在图书市场找到了独特的定位。自己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可以从中吸取到很多养分。
会议最后,该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伟光做致谢发言。
与会嘉宾合影。
编辑:黄茜